English

自媒体“黑公关”造锅能力从何而来

2018-10-29 17:55:56

自媒体“黑公关”,说到底是“流量拜物教”的产物。传统媒体在考量收视收听率的时候,还要尽到公益责任、监管职责;而自媒体在KPI焦虑中,大概就剩下“流量变现”的冲动而已,既缺有效监管、又缺对等罚单。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自媒体靠“黑公关”获取高额利益,有的一年能收数千万元“保护费”。自媒体“黑公关”,一类是炮制谣言、撰写黑稿,诋毁企业,然后上门“谈合作”,索要“封口费”“保护费”,企业若给了钱就转变风向写表扬稿;另一类是接受别有用心的企业请托,利用竞争对手的负面信息撰写文章,在平台发布传播,混淆视听,迷惑公众。一家汽车行业公司负责人吐槽,每年维护上百家自媒体的费用,每年就需要数十万元。

  此前,有企业动用所谓名流大V,不惜斥资百万,炮制出4600余篇黑文;而某人或某品牌出现负面新闻时,为消弭事件负面风评,就让“黑公关”大量生产、传播贸易纠纷等不实消息,明明是一己之恶,却企图绑架舆论为私器。凡此种种,组织化操控、规模化操作的“黑公关”,目的就是搅混水带节奏,自我“洗白”、混淆视听。

  给钱就点赞、不给钱就诋毁,从媒体调查的情况来看,这个灰黑产业链,凶猛程度不亚于刷单炒信:一是它的行情很坚挺,“即便一些阅读量只有几千的自媒体也得10万元起”;二是支出很惊人,维护自媒体“黑公关”的费用,从每年5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这笔支出叫人惊叹;三是矩阵很庞大,一篇有偿“黑文”能在微信、微博等十多个平台发布,病毒式传播、影响力惊人,一篇阅读量“10万+”文章,足以在相关领域中掀起一场舆论风暴。

  有人说,身正不怕影子斜。企业心里有鬼,自然脾气难硬。只是,自媒体“黑公关”盛行不衰,恐怕也不能简单归罪于企业心里有鬼。一方面,一点毛病没有的企业,概率上是不存在的。揪住一点不及其余,对企业的伤害不言而喻。另一方面,在企业美誉度被格外重视的今天,自媒体捕风捉影,没事找事,企业纵使有千般委屈,大抵也只能割肉求太平。

  近年来,尽管企业与自媒体对簿公堂的案例频频出现——途牛、摩拜、车好多、三快科技、京东世纪、小米、腾讯等,都曾对自媒体涉嫌“黑公关”提出诉讼,但是,更多折戟于自媒体“黑公关”键盘下的大小企业,要么忍气吞声,要么花钱消灾。

  自媒体“黑公关”,说到底是“流量拜物教”的产物。传统媒体在考量收视收听率的时候,还要尽到公益责任、监管职责;而自媒体在KPI焦虑中,大概就剩下“流量变现”的冲动而已,既缺有效监管、又缺对等罚单。

  眼下而言,要解决自媒体“黑公关”的问题,办法就两个:一是管号又管人,在黑稿问题上,必须施行自媒体行业终身禁入标准;二是立法与执法要跟上,取证等环节要有突破。当然,企业更不该为虎作伥,在黑稿问题上当依法维权。惟有社会共治,自媒体才能真正风清气朗。(邓海建)

责任编辑:刘朝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