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别急着教育倒奶学生,盯好企业和学校吧

2018-12-21 17:11:02

免费学生奶背后,是财政拨款和社会捐助。退一步说,就算是馈赠,也不能要求孩子们必须喝掉,相反,该严格要求的是自己,是对质量和品质的拍胸脯保障。

  若不是因为一群孩子把牛奶倒进水沟,蓦然让人联想起上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大萧条的场景,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奶问题,恐怕“无福”跌入舆论场。

  最开始,当一些人看到满水沟的乳白色和地上散落的牛奶盒,下意识地就去指责孩子浪费、不懂珍惜、不知感恩:“看来是吃得太饱了”“终于知道有些地方为什么那么穷了”……这些话或许并非有意针对,但是如果被孩子们看到,想来也是字字扎心。

  最新的进展是,媒体经过调查曝出,涉事供奶企业被指盗用“学奶”标识;专家表示,根据产品公示的营养成分表,并不符合学生奶的生产标准。而早在2015年,当地就有多位政协委员反映全县学生营养餐被一家企业垄断;2016年,有家长在问政平台上发文质疑,“专供”隆回县300多所学校营养奶的企业没有“供奶资质”。而倒奶现象,早在几年前就有了。

  看起来,这些孩子们是不幸的,他们倒奶的场景被全世界发现了,围观和指责似乎来得理所当然;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孩子们又是幸运的,因为围观意味着发现,发现意味着有改变的可能。就在昨天,当地官方回应称,该县在学生营养午餐供应管理和服务上存在问题,已责成教育主管部门协同供应企业立即整改。

  接下来,我们希望当地能够进一步解释学生奶背后的资质问题和安全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和修正。

  而回顾事件舆情,有些道理还是需要讲明白,有些位置还是需要摆正,有些心态还是需要调整。公益也好,慈善也好,都不该带着施舍的心态,认为受助者都该表现得完美无瑕,不允许他们犯错,甚至连拒绝和质疑的权利都没有。如果是这样,哪里还是公益和慈善,简直是一种捆绑和强加的负罪感。

  免费学生奶背后,是财政拨款和社会捐助。确切地说,它是公费,而不是免费,纳税人和爱心人士买了单,而非涉事企业或者学校的无偿馈赠。再退一步说,就算是馈赠,也不能要求孩子们必须喝掉,相反,该严格要求的是自己,是对质量和品质的拍胸脯保障。

  事实上,近年来围绕着学生奶,曾出现过不少利益问题和猫腻。去年7月,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曾联合发出指出,营养改善计划实施以来,审计抽查发现,一些地区补助资金结存较多;同时,有的地方在责任落实、食品安全、实名制信息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

  从整个社会层面出发进行思考,如果说个人间的贫富差距,很大程度上是自我因素造成的,那么地方与地方之间的贫富差距,则有着政策、制度、条件、机会、资源等多方面的客观因素。也正因此,“扶危济困”不是高高在上的事情,这本就是一个完整、有序、健康的社会该有的常规操作。学生奶是政策,是义务和责任,甚至是为了平衡发展不得不采取的手段。我们不能觉得贫困地区的孩子有免费牛奶喝就不错了,而是要努力做到让每一滴牛奶都“不错”。

  再说,贫困地区的孩子也是孩子,他们也会犯一些孩子会犯的错误。倒牛奶的确不对,但不管是因为喝得太多不喜欢,还是因为接受不了劣质的“口感”,都不能成为将这些孩子贴上类似于被施舍者的标签,进行公开审判指责的理由。这是不公平的。一味揪着“倒牛奶是浪费”的表象,对背后隐藏的问题视若无睹,试图塑造完美受助者形象,这种心态本身就是有问题的,是值得警惕的。同在一条大船上,有些优越感本不该存在。(与归)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