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乡村教师的眼里有孩子们的远方

2019-01-14 16:45:06

涵养乡村教育的良好生态,仍需立足于人、仍需从“人”字上破题。从“人”的层面关注乡村教育的未来,也许是乡村教育供给侧改革在新时代的使命所在、前途所在。

  1月13日,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在京发布《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各地共招聘特岗教师7.7万人,分布在1万多所农村学校,乡村小学和初中生师比低于国家标准。

  职称困扰、编制壁垒,社保之虑、待遇之别……这些现实的“大山”,是乡村教师请不来、留不下、待不住的根源。2015年以来,各地乡村教师招聘不时出现空缺现象。2018年,有媒体调查发现:广西百色、河池、柳州、贺州、来宾、崇左等9个设区市招聘一批乡村教师,每市均出现数百个岗位无人问津的现象。《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多少也佐证了这种隐忧:报告显示,2017年全国各地共招聘特岗教师7.7万人,分布在1万多所农村学校,乡村小学和初中生师比低于国家标准。2017年全国小学专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95.26%,其中农村为93.80%;全国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84.63%,其中农村为81.10%。一切教育资源与关切的前置,才是解决乡村教育历史性欠账的正解。

  乡村教育,事关当下的扶贫攻坚战,事关长远的社会结构稳定。扶贫先扶智,帮助农村全面脱贫,乡村教育的发展是必经之路。在精准脱贫的关键一役,乡村教育便是撬动整个农村版图与命运的那个支点,无论是多少遍的提醒或重申都不为过。民间层面的“乡村教师计划”“乡村校长计划”“乡村师范生计划”“乡村寄宿学校计划”等,乃至官方版本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等,皆是强调人的支撑性作用。教育是人的事业,离开了人,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至于构建纺锤形社会结构或纾解固化阶层之忧,大概没有什么比教育公平更便捷、更合适的第二条道路了。从古时的乡贤乡绅到今日的志愿教育,后赋公平的期待、人生出彩的梦想,大概是支撑一切情怀与作为的动力源。

  2018年的中国教育话题榜上,我们关注过“一块可能改变命运的屏幕”,进而热火朝天地讨论过双师教学等模式的效用。只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目标,显然不是一块电子屏、一个教学联合体就能速效解决的——涵养乡村教育的良好生态,仍需立足于人、仍需从“人”字上破题。从“人”的层面关注乡村教育的未来,也许是乡村教育供给侧改革在新时代的使命所在、前途所在。让乡村教师成为体面而有尊严的职业,他们的眼里才能自带光芒、进而让孩子们看到春风浩荡的未来和远方。(邓海建)

责任编辑:刘朝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