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高校花式招生大战,不仅仅是一场话语的变革

2019-06-18 17:55:58

希望高校不仅能够在招生阶段表达诚意,制造出“花样”,而更能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体现特色,更好地服务学生,满足社会对其办学水平的期待。

  随着高考成绩公布时间的接近,高校生源竞争进入白热期。与招生工作老师“深夜长谈”、学校许以高额奖学金的方法不同,近年来,“花式招生”成为一些高校开展招生宣传的亮点。

  陕西师范大学自称“陕西吃瓜大学”,河海大学坦然认领“河海蹦迪大学”的名号,这些学校不再拘泥于不苟言笑的架子,利用自身校园文化的特点开展招生宣传。一些高校在招生海报上下功夫,将“小说文案”“弹窗广告”“椰汁包装”等公众熟悉的网络文化元素融入网络版本的招生海报,令人会心一笑。

  花式招生的流行,显示出鲜明的网络传播规律。一开始,花式招生宣传仅仅是学生自发的娱乐,他们将自己熟悉的校园文化跟网络流行文化结合在一起,巧妙地借鉴了“垃圾营销”,其中有调侃,有戏谑,更有对母校的热爱。而如今,一些高校的招生部门可谓从善如流,将民间智慧纳入官方话语体系,这才让原本学生在网络上的自娱自乐,转化为真正意义上的招生宣传。

  网络传播的特点就是有这种逆向效果——你若端着,我便无感。对于这代年轻的网络原生群体来说,很多高校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摆数据,呈现报考本校的利益,还不如运用逆向思维,“自黑”一把。经历了高中辛苦学习的学生,他们不希望看到一所一板一眼的大学,仿佛是高三生活的延伸,而希望自己将要就读的学校与理想更近一点。开展网络花式招生,看似是对传统招生话语的颠覆,实际上是满足学生需求的回归。

  花式招生展示了高校千姿百态的一面,让公众和考生对高校的认识更加立体。但是,考生在做出选择哪所大学的最终决定时,要考虑到今后4年的大学生活、未来的事业发展,甚至包括自己将长期生活在什么地方。大学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择校也成了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因此,尽管花式招生能实现不错的传播效应,考生及其家长心中仍另有一杆秤。

  实际上,除了极个别头部高校因为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各方面巨大的资源投入,依然具有压倒性优势以外,更多的高校已逐步感受到生源压力。招生形势的变化,也倒逼高校改善内部环境,尤其是将资源投入侧重于为学生做好服务方面。宿舍有空调、免费吃西瓜、为学生举办草地音乐节,都是切切实实改善学生校园生活的表现。

  在社会普遍关心本科教育质量的当下,一所高校在招生竞争中最有力的武器,无疑还是其学术实力和教学水平。即便学生毕业以后不从事学术工作,毕业院校的声誉依然在求职时起到很突出的作用。目前,用人单位越来越看重求职者的专业技能,哪怕文凭再光鲜,只要专业技能不达标,求职者也会遭遇“一票否决”。

  花式招生的走红,对高校而言是可喜的话语变革,意味着学校在一步步走近学生,关注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高校不再单方面地要求学生适应大学,做出了适应这一代年轻大学生的努力。这种“自降身段”的互动,反映出学校教育理念的积极转变,也是大学精神的凝聚和表达。当然,人们更希望看到,高校不仅能够在招生阶段表达诚意,制造出“花样”,而更能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体现特色,更好地服务学生,满足社会对其办学水平的期待。(王钟的)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