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公墓卖到32.8万元,真的“管不住”?
当地政府理应及时介入对此一查到底,让公益性墓地真正回归公益属性,也让真正“管得住”的人来守住公益性墓地的“经营”边界。
原本应为本地村民提供服务的村级公益性公墓,却长期售卖高价墓、家族墓和活人墓等,有的涉嫌违法用地,超范围销售给本地以外的人,有的一座墓穴售价高达32.8万元,周边村民直言“死不起”“葬不起”。“新华视点”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多家村级公益性公墓涉嫌违法违规建设销售,有的甚至持续10年之久。对此,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坦承“也管了”,但就是“管不住”。
说好的为本地村民服务的公益性公墓,最终却违规对外销售,最高售价高达32.8万元,以至于让当地村民直言“死不起”,这打的是公益二字的脸,也是对当地相关监管部门的莫大讽刺。
相比其他问题,公益性墓地违规占地、长期高价对外销售,其实毫无隐蔽性可言。事实上,当地多处高价公益性墓地可谓问题一箩筐,只要任何一个环节有所规范,都不至于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比如,公益性公墓卖出高价,就涉嫌违反《价格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多处墓地甚至连土地手续都没办理,也构成违规用地。更进一步,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规定,农村公益性墓地不得为村民以外的其他人员提供墓穴用地。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向外地人销售,已成为这些公墓公开的秘密。所以,当地相关方面对这些赤裸裸的问题,到底是“管不住”,还是压根就“不想管”,着实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根据民政部门统计,截至2020年末,当地三处“问题重重”的公墓所安葬墓穴已经超过4000座。按照动辄上万乃至十几万、数十万的单价计算,其背后的“经济效益”可想而知。那么,不得不追问的是,这些不菲的销售收入到底流向了哪里?谁才是公益性墓地“产业化”的最大赢家?当地相关部门多年“管不住”的背后,是否与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关?
农村建公益性墓地,本就是要满足村民正常的殡葬需求,也为殡葬改革提供必要的配套支持和服务。而一些地方将公益性墓地“升级”成了对外销售的高价墓地,这不仅直接提高了本地村民的殡葬成本,与殡葬改革的要求背道而驰,也是把公益性墓地真正变成了一桩高利润的产业。在过去十多年里,当地对这样的现象“管不住”的背后,实际就是纵容打着殡葬改革的旗号搞殡葬产业。在殡葬改革推进的大背景下,如此现象无疑是“开倒车”,同时也伤害着社会的殡葬改革共识。
目前,媒体揭开了盖子,当地政府理应及时介入对此一查到底,该追责的追责,该处理的处理,让公益性墓地真正回归公益属性,也让真正“管得住”的人来守住公益性墓地的“经营”边界。
同时,公益性墓地在现实中被异化的现象还非个例。此事的曝光也提醒更多地方,切莫在公益性墓地的建设过程中打歪主意。还要看到,以往谈及殡葬改革的阻力,似乎均把重点放在了社会观念的守旧上,但此次事件无疑提醒,本该做好的殡葬改革配套服务不到位,或是更大的阻力所在。(朱昌俊)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