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紫金陈打针疑似被骗,读懂舆论的复杂反应

2021-05-31 16:36:51

医疗行业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权,偌大的医院都敢于公开忽悠患者,背后的风险显然不能低估。

  5月30日下午,对于作家紫金陈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仁医医院就诊后维权一事,当地卫健部门公布了调查结果。根据调查,鄞州区卫健局认定该医生存在知情未告知的不规范行为、存在夸大宣传医疗效果、过度收费问题。根据相关规定,作出对该医院罚款3.5万元、当事医生唐某暂停执业资格三个月的决定。在调查中发现可能存在的医疗欺诈问题,相关部门正在完善材料,移交公安部门进行处理。

  有着名人效应的加持,又触碰到中药的争议话题,这起维权事件引发舆论关注,不算意外。但就舆论反馈来看,此事确实有多个方面值得深思。

  目前已经初步确认,注射进紫金陈体内的没有中药成分,是盐酸利多卡因、盐水、维生素,与最初涉事医院宣传的“小分子祛炎针”完全不同。这值得庆幸,但也显得尤为讽刺。在医院光明正大坐诊的医生,并非什么游走四方的江湖郎中,要价4500的“特效药”最终却被证明是个十足的幌子,这是不是说明类似的虚假宣传乃至医疗欺诈的生存环境太过宽松了?要知道,医疗行业的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权,偌大的医院都敢于公开忽悠患者,背后的风险显然不能低估。一定程度上,这或也是导致医患关系有待优化的源头乱象之一。

  因此,就个案而言,我们还需要追问的是,如果不是这次碰上名人的“枪口”,涉事医院、医生的忽悠还要继续多久?在此次呈现的问题之外,该医院是否还有其他乱象?更进一步,常规性的医疗监管为何未能及时拆穿这样的把戏?目前,鄞州区卫健局已表示将对区内中医治疗机构展开检查,查找是否有夸大宣传、过度收费问题,这样的针对性监管理应常态化,并值得其他地方举一反三。

  值得注意的是,紫金陈在网络曝光此事后,舆论的反应并不是一致针对医院,部分网友反倒嘲笑作为受害者的紫金陈的“幼稚”,认为其毕业于知名高校理工科专业,居然如此容易被糊弄。这种嘲笑,或者说幸灾乐祸,其实大可不必,也不应该,就像前段时间有网友嘲笑被骗的反诈宣传员一样,都是一种狭隘的“自以为是”。从这样的案例中,社会更应该看到的,恰恰是反诈——包括网络诈骗与医疗欺诈的复杂性。一方面,它应该警醒更多人,切勿掉进类似“圈套”,另一方面,它也说明反诈骗和医疗欺诈不能仅靠个人的防范,构建更清朗的行业环境,才能真正降低每一个人掉进陷阱的可能性。

  不过,网友的戏谑反应背后,或也不无对于某种权利落差的“反击”意味。比如,虽然紫金陈这次算是成功维权了,但在他之前,可能就存在着大量“普通人”维权失败的情况。而不管是在医疗还是在一般的消费领域,“普通人”维权难的现象非常普遍。换句话说,维权能否成功,在我们的社会语境下,很多时候还是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有着直接关系。于是,一边是名人高调维权的成功,一边是大量普通人维权可能遭遇碰壁,对比之下,就在客观上呈现出一种显而易见的权利落差,那么,也就自然容易刺激到公众的情绪。在这一点来看,公众对于此事的反应,显然也值得相关部门有更多触动。

  当然,面对紫金陈因为维权而遭遇的舆论困扰,还是需要重申一个常识:我们反对的应该是庸医和欺诈者,而不应苛责维权者。(朱昌俊)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