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近半数家长买到过盗版童书,破题关键还在于阅读

2022-09-08 18:02:14

越来越多的人都更舍得给孩子在阅读上花钱是好事。但家长要真正成为孩子阅读的榜样,不仅要引导孩子阅读,还要帮助他们识别书籍的质量,这仍不够。

  秋季新学期已开始,线上线下书店都在进行开学季促销活动。有家长反映,购买图书的渠道越来越多,但买到盗版的情况仍然存在。盗版图书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价值观塑造都带来了危害。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144名家长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7.6%的受访家长都买到过盗版儿童图书,还有22.0%的受访家长表示不清楚,“难分辨”。67.7%的受访家长担心劣质图书对孩子生长发育造成伤害。

  从调查来看,47.6%的受访家长都买到过盗版儿童图书,还有22.0%的受访家长表示不清楚,“难分辨”。这说明日常生活中,大家碰到盗版儿童书籍的几率还是挺高的。

  从笔者的购书经历来看,盗版书现象这些年已经大为减少。尤其是在正规的网购平台上,只要不是为了贪小便宜,还是可以规避盗版书籍的。

  但是,儿童书籍又是一个相对特别的领域。一方面,它的销量大,利润高,相对来说,“投机者”也更多。有统计显示,统计表明,2020年,我国累计出版少儿读物42517种,总印数90432万册。正是因为需求旺盛,盗版者便更有动力浑水摸鱼。事实上,哪怕是正版儿童书籍,质量也参差不齐。

  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对于童书的鉴别力不足也是事实。一来,很多童书买来后就是直接交给了孩子,所以本身容易忽视质量问题;二来,在我国整体国民阅读率低下的背景下,不少家长也缺乏对于盗版书的分辨能力。所以,畅销童书往往成为盗版书的重灾区。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网络带货的兴起,盗版书现象更是有加剧之势。因为互联网带货也在客观上给各类来源不明的盗版书籍增加了更多的销售渠道,随便一个机构甚至个人都可以参与“带货”,而不像过去那样必须经由网购平台或是线下店铺。这实际上就使得书籍的流通少了一道质量把关程序。另外,各种网络营销的推波助澜,也降低了大家对书籍质量的关注。

  盗版童书带来的危害众多,包括对孩子产生不利影响,侵犯知识产权,扰乱图书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等等,这是不言自明的。为此,每每说到这个话题,舆论都呼吁要加强市场监管,呼吁网络平台应该守好阵地,这些确实都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另一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应该有更多人关心阅读、参与阅读,从而让更多人加入到对书籍质量的“审核”中来。

  客观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越来越多的人都更舍得给孩子在阅读上花钱,这是好事。但家长要真正成为孩子阅读的榜样,不仅要引导孩子阅读,还要帮助他们识别书籍的质量,这在现实中仍旧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一种状态,也自然让盗版劣质童书有了市场。常识是,社会的阅读氛围越是浓厚,盗版书籍就越没有容身之地。(朱昌俊)

责任编辑:郝悦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