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联名“请愿”以后,如何保障多动症儿童的受教育权
重视不能总是停留在口头上。安排完善机制,联合各方力量,下大力气解决多动症儿童的教育问题,才能让他们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最近,湖北武汉某小学46名家长联名向学校提出“请愿”,希望该校一年级新来的一名转学生尽快转学。原因是这位新同学患有多动症,屡次三番无故殴打其他同学,还伴随着辱骂、恐吓等行为。4月12日,该校负责人表示,已经安排家长先将孩子带回去,并安排了网课,班主任每天都会关注孩子的学习。
资料显示,多动症又被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和青少年群体较为普遍的心理障碍之一。多动症儿童往往存在明显、持续的注意力不能集中,活动过度,容易冲动等问题,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人际交往。武汉这位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确实是典型的多动症症状。
涉事学生殴打其他同学的行为,并非其个人品行道德存在问题。其他家长担心自己孩子在校安全的心情当然可以理解,他们联名“请愿”的举措也实属无奈,但不必把气都撒到多动症儿童身上。遵循医学规律,以科学方法治疗多动症,是解决双方矛盾的前提与基础。
有关专家建议,对于多动症儿童的治疗应尽早开始。如今,孩子已经在家学习,负有监护义务的家长应当积极履行责任,安排孩子尽快接受专业治疗和行为干预,以免耽误其病情和健康成长。
一方面,多动症儿童需要专门的干预治疗;另一方面,多动症儿童也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目前,针对多动症儿童,普通学校的老师“管不了”,特殊学校“收不了”,严重制约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会融入。
普通学校特别是小学,缺乏对多动症儿童进行教育干预的硬件和师资条件。对此,不妨在对各学校多动症儿童摸底排查的基础上,集中相关资源,设立专门的适合多动症儿童教育的班级,与医护人员共同开展治疗、教育和心理疏导,让患儿在接受专业治疗干预的同时,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多动症有所“忌讳”,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导致部分孩子没能得到及时矫正,这实际上也阻碍了孩子与同龄人和谐相处,长此以往会陷入恶性循环。对此,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应当联手开展宣传教育,向家长尤其是患儿家庭普及多动症相关知识,告知正规治疗渠道,督促家长遵医嘱开展治疗干预。通过合理的干预治疗,他们具有融入社会的能力,不应该被剥夺接受普通教育的资格。
从多年来媒体报道的情况看,多动症儿童受教育难是普遍而持续的问题,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类似案例曝光。这也启示人们,重视不能总是停留在口头上。安排完善机制,联合各方力量,下大力气解决多动症儿童的教育问题,才能让他们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王钟的)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