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家具扔比买难?不妨从“垃圾清运”破题
一方面,寓服务于管理之中,能够更好地维护小区秩序,提高管理效能;另一方面,职能部门收集大件垃圾,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从而满足回收企业的生产加工需要。
作者:赵志疆
“家里用了五六年的皮沙发想换新,然而回收公司不收,物业清运则要花200元,想想还是算了。”近日,家住上海浦东的刘女士的遭遇引发社会热议。不少网友直呼:“旧家具扔比买还难”。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淘汰下来的旧家具和旧家电越来越多。尤其是床架、床垫、沙发、桌椅、衣柜、书柜等大件物品,成为不少人眼里“烫手的山芋”。想卖,卖不掉;想送,没人要;想扔,扔不了——按照规定,废旧家具、家电属于“大件垃圾”,居民不能随便乱扔。
数据显示,国内大件垃圾总量约占城市生活垃圾总量的1%—10%,主要由居民消费替换、房地产新建、租房流动等产生。由于正规回收渠道缺失,这些大件垃圾大多游离于废品回收体系之外,不少人只能将这些物品堆放在楼道等公共空间,由此不仅破坏小区内的干净整洁,甚至还增添了消防隐患和风险。
在城市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同样高速增加的垃圾,是一道无法回避的现实课题。环保领域有一句话:世上没有绝对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相比起普通垃圾,废旧家具、家电显然更具备回收利用价值,也更容易实现“变废为宝”,同时助力打造“无废城市”。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将那些放错位置的资源,送到真正合适的地方去?
毋庸讳言,大件垃圾的回收利用,是包含了分类、转运、拆解、再利用的复杂流程,要提升工作效能,也需要多方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而破解这道难题,就正可以从居民“不知如何清理大件垃圾”的现实困扰入手。这不仅为后续的规模化回收与资源高效利用奠定基础,长远来看也有助于打通消费堵点、培育居民“循环生活”的习惯。
对此,职能部门更积极的关注与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寓服务于管理之中,能够更好地维护小区秩序,提高管理效能;另一方面,职能部门收集大件垃圾,可以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从而满足回收企业的生产加工需要。
最近,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推出了“大件生活垃圾集中免费清运”惠民服务政策,每月固定日期由政府派员上门为居民提供免费清运服务,统一拉至中转站进行分类处理,由政府专项补贴保障运行,居民无需支付任何费用;8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城管执法局持续开展专项回收行动。各街道结合辖区实际情况,通过设立临时回收点、组建志愿者搬运队伍等方式,为居民提供多样化、人性化的回收服务。两地推出的举措,精准击中民生痛点和管理难点,赢得了一片好评,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如何妥善处理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大件垃圾,看似是一件小事,实则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也是对一座城市治理能力的考验。逐步建立起便捷的大件垃圾清运体系,不失为一种双向的“奔赴”:不仅能够让居民感受到来自城市的善意,更将打通大件家具“退休”与“重生”之间的梗阻。(赵志疆)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