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安全气囊无法弹开 现代、起亚在美遭调查
光明网评论员:日前,据美联社报道称,韩国现代(Hyundai)和起亚(KIA)生产的部分汽车,因撞车时安全气囊未能充气,在美国致使4人丧命,为此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展开全面调查。3月20日,北京现代厂家的相关人员对记者表示,中国市场所使用的产品与美国不同,不会受到波及。
似乎是中国的产品格外受到优待,产品质量显著高于美国市场。然而这种产品质量的“中国特殊论”,似乎总给人似曾相识之感……
2016年9月,三星电子宣布新款手机Galaxy Note 7因电池起火爆炸进行全球召回,对用户购买的手机进行电池更换。起初,三星声称由于采用了不同的电池供应商,中国市场的产品不在召回之列,后来在国家质检总局执法督查司进行约谈和启动缺陷调查情况下,召回了中国市场的手机。
2016年至2017年,宜家马尔姆(MALM)系列抽屉柜在国外一系列砸死儿童的案例被曝光,宜家先后两次在美国、加拿大地区召回该款抽屉柜,但第二次召回却不包括中国。中国消费者可以填写注册表,免费获取适用于宜家抽屉柜的“防翻倒工具包”。
因此,再回头看汽车厂商声称“中国市场所使用的产品与美国不同”,这类说法并不新鲜。在不少厂家的口中,中国市场的产品似乎是特供的,国外的出问题,中国的绝无问题,召回云云,是绝无必要的。
用常识想想,可能么?
当然,也不能就此论定中国市场的汽车就是一定有问题的。只是产品质量如何,不能只有厂家的一面之词,毕竟类似的反转实在是屡见不鲜。
这也构成了一个值得玩味的悖论:一方面,中国已成为众多品牌的最大市场,另一方面却又只能享有显著低于其他市场的服务水准。所以说,如果真有“中国特殊论”,怕也不是质量“特殊得好”,而是权益保障“特殊得不到位”。
细看这些质量纠纷,中国市场的境遇大致有着类似的路径:外国媒体报道——国内媒体跟进——舆论持续聚焦——相关媒体表态——有关部门介入。问题的发现,多是消费者的问题经由媒体报道而被广泛知晓;纠纷的重点,则是消费者、舆论与产品公关的斗法。可以发现,舆论发酵,在纠纷处理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份额畸重,指向厂家能凝聚起多大的力道,善后是否足够完善妥帖,与在舆论场上的热度高度正相关。
在消费者声嘶力竭、企业公关长袖善舞之时,有责部门不当是袖手旁观的。相反,质量问题的矫正,最大的力道应当来自于有关部门的问责。在不少新闻里,有关中国市场遭受歧视性对待时,常有分析是“处罚不严”“反应滞后”“法规欠缺”。事实上,每一个环节的特殊一点,最终构成了厂商行为模式中的“中国特殊”。既然分析得已如此到位,堵上漏洞,该从链条的哪个环节入手,怕也是不难厘清的。
在某些舆论反应中,中国市场的特殊待遇,有时被诉诸民族主义叙事,似乎是国际品牌对中国的歧视。放到如今全球化的视野下,中国早已是不少厂家不可或缺的市场,对于这类问题不必用诉诸情绪表达,当用经济理性的角度来理解。
有一则新闻可供注解:近日,一种被称为“史莱姆”泥的具有可塑性的果冻状玩具在很多小学生中流行,但其制作材料包含硼砂,医生表示,在医学上硼砂作为中药多用于外用,内服时严格按照量,短时间摄入大剂量硼,可能导致急性中毒。那么问题来了,这种产品,究竟有无标准?标准是否全面周到?在媒体探访前,有关部门有无接到投诉?
这也说明,很多有关产品质量的“歧视”,根源恐怕不是在外面。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欧美贸易战真能开打么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