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江德斌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建议“希望国家制订未来10至15年中等收入人群的倍增计划”,“通过各种改革,把现在4亿人口的中等收入人群提升到8亿。”提出要把城镇化落实到实处,给中低收入家庭减负,包括医疗、教育等各种负担,通过政府正常开支的方式减负。让中低收入家庭更快地迈入到中等收入家庭当中,也让中低收入家庭不至于因为看病和子女受教育而沦为低收入家庭。
这一建议,是通过实现中等收入人群倍增,将社会阶层结构由哑铃型变为纺锤形,形成一个庞大而稳固的群体,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中等收入人群倍增”旨在从经济发展和分配、福利等入手,使得社会财富分配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提升其社会阶层属性,构建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结构,是一项强国固本之举。
此前,“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该“收入倍增计划”面向全体民众。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109元和5919元,专家认为“考虑到通胀因素,到时人均收入数字会超出38218元和11838元”。而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359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21元,显然已提前完成“收入倍增计划”。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提高居民收入将成为发展的重点,许多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特别是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最具代表性,也对我国有很大的启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等收入群体初具规模,城镇化仍在进行中,消费升级全面推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不过,贫富差距扩大、社会负担较重、环境污染、老龄化等问题依然严峻,亟需得到妥善解决。
可见,考虑到当下内外部的复杂因素,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影响,我国的发展重心应有所倾斜,需要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提升中等收入群体总量,完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让更多人享受到经济发展的红利,提高全社会的抗风险能力。加快产业升级,实现提质增效,改革收入分配体制,给中低收入者减负,增加社会保障投入,让更多中低收入群体晋升到中等收入,可以夯实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基石。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再单纯追求数量型发展,更需要有质量的发展,“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将目标聚焦于中低收入群体,让更多人过上富足、幸福、稳定的生活,这本身就是有质量的发展。
有恒产者有恒心。在“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实现后,相信国家和社会将会更加稳固,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将得到改善,社会治理水平亦会得到提升,国民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将愈发坚定。(江德斌)
“两会”系列网评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