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政治局会议点名后,宁波制定112个学区房小区二手房参考价
光明网评论员:二手学区房控价压力正从一线城市不断向外围传导。继北上深之后,宁波加入学区房控价战。日前,宁波官方发布消息称,建立热点学区二手住房交易参考价格发布机制,官方将以二手住房网签价格为基础、形成并发布热点学区内住宅小区的交易参考价,而这一价格也将被作为商业银行授信时的依据之一。
一段时间以来,包括宁波在内的多地学区房价格较快上涨,搅动了房地产市场。随后多地接连出台新政,为学区房价降温,中央也罕见发声要求“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宁波的二手房控价新政就是在此背景下出台的。不过,对官方指导价能否平抑学区房价过热局面,舆论反应似乎较为复杂。
从一些当地网友留言可知,官方发布的交易参考价普遍低于现下的市场交易价,出于惜售或观望心理,“被指导”的学区房业主将暂缓把房屋资源投入市场。这将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或助推对应小区房价上涨,“基础”交易价格的上涨,也将最终反映在指导价的变化上。
此外,现行的学区房制度体现为教育公共服务与房地产结合,换句话说,学区房价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优质教育资源价值的体现。既如此,不排除官方发布的交易指导价清单反被用作投资指南,那些优质学区中未被纳入交易指导价的小区房屋资源或遭热捧,涨价压力同样将最终传导至被纳入交易指导价的小区。无论上述哪种情况,结果或都将与政策制定的初衷背离。这也就无怪乎,有人就此发出“到底是交易指导还是涨价指南”的质疑。
学区房当然是房,但学区房问题本质是教育问题,这就决定了单纯的房地产调控手段无助于学区房问题的根本解决。严力控价、收紧信贷,相当于变相抬高了参与学区房竞价的门槛,让价格成为人群筛选的工具,甚至是唯一的工具。这也许会使学区房在交易市场和舆论场上同时降温。但学区房并不会因此“祛魅”,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这反而会让学区房更“卷”。以往针对学区房的多轮政策效果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更隐性的问题是,本应用作公共服务的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集中流向部分人群。伴随教育资源在不同收入阶层间的重新分配,文化资本的流动机会以及更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公平都将受到折损。
学区房问题,根子在于教育资源的不足与分布不均。同样是家门口的学校,教育质量却存在明显差别,让孩子享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少家长以房择校的动力正来源于此。当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充足并在一定区域内均衡分布,家门口的学校间的差别逐步消解,学区房的教育资源保障属性和投资属性才能逐级下降,学区房的价格自然不会成为问题。
不过,这条路也最难走。推进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是一项长线工程,需要各地政府切实持续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并在辖区内进行均衡配置,尤其是在发展中处于弱势或不利地位的区域或学校。也正因为其实现周期是如此之长,克服短期的政绩冲动、保持政策目标的一致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来,义务教育入学政策趋严。拼竞赛和证书的通道被关闭,与此同时,就近入学被强调,叠加“公民同招”带来的不确定性,学区房的地位重新被强化。在不断变化的入学政策和家长教育焦虑的裹挟下,学区房控价战看来还得再打一阵子了。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为何举国围观人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