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提示】“史上最难抢票”演唱会背后,黄牛为何如此嚣张
光明网评论员:近期,国内演唱会市场的热度持续升温,演出场次、观众人数、票房收入都较去年同期明显上涨,一些热点演出更是出现一票难求的情况。然而,粉丝“掐点抢都抢不着”的门票,在一些二手平台上却能买到,只不过票价高得令人咋舌。
粉丝盛宴变成了“黄牛”狂欢,好不容易放开的演出市场,不能以这种方式“复苏”。打击“黄牛”非法倒票,已成为规范票务市场的当务之急。据报道,今年4月至6月,北京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演出票务市场“黄牛”非法倒票的专项整治工作。4月29日和5月13日,在韩红演唱会和任贤齐演唱会开始前夕,北京多部门联合行动,抓捕非法倒票扰序人员共20人。
近些年来,“黄牛”非法倒票,已经形成灰色产业链。他们有的操控完整的人工抢票产业链,雇佣人员进行抢票,拿到票后再高价转卖;有的利用技术手段大量刷票,之后再转卖牟利;更有甚者,他们与主办方、售票平台沆瀣一气,内外串联,恶意压票,刻意抬高票价出售,严重扰乱了演出票务市场。
开展专项行动,重拳打击“黄牛”,这无疑给粉丝出了口恶气。同时,这对规范票务市场秩序、促进演出市场恢复也有积极作用。但是,也要看到,“黄牛”之所以冒着违法的风险倒票,核心在于囤票倒票能够牟取巨大利益。如果既往的售票、转票、检票的规则没有变化,那么试图火中取栗的人就绝不会收手,即便抓了这20名“黄牛”,还会有别的“黄牛”出现。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非法倒票能获利,根源在于演出票能够私下自由流转,所以治本之策还得靠“强实名”,实行实名制购票实名制入场,不得转赠转售。就会从根本上杜绝“黄牛”的生存空间。这倒不是什么新办法,想当年,无数倒卖火车票的“黄牛”,就是在“强实名”的规则下消遁无形。
当然,演出票务市场不是火车票市场,后者公益性更强,购票规则要突出保障机会公平;而前者商业性更强,这对制度设计提出更多元的要求。例如,一些演出设有一定比例的内部赠票,要求这些赠票匿名且允许流转。而按照文旅部的最新规定,“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营业性演出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70%”。如果一步到位实行“强实名”有困难,那么是否可以探索实行“双轨制”,即对这至少70%的公开销售门票,实行实名制购票实名制入场,从而消解“黄牛”的生存空间。
从技术上来说,实行实名制购票实名制入场,并没有什么难度,铁路出行“身份证+刷脸”早已广泛应用。关键是要有改革动力,并精心筹划好正常购票观众退票、个人生物识别信息保护等配套制度。期待相关部门不断摸索出更合适的方案,系统长远地解决演出票务市场的“黄牛”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事前阻断私拆承重墙行为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