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评论员:这两天,江西景德镇一卖鸡排的摊贩走红网络,大家都称这位摊主为“鸡排哥”。“鸡排哥”因亲切的服务态度、独特的经营方式以及快溢出来的情绪价值,吸引了一大波顾客。
比如,“鸡排哥”有一些出圈的语录,“谁给我扫0.01元,这将是无法原谅的”“你可以拒绝我,但是请你不要拒绝美味”“你可以亏待自己,但不能亏待自己的胃”“如果不及时吃,导致鸡排不脆,我将停止对你的售卖”“希望你给我一次为你服务的机会”,等等,让他收获了一波人气。
而且,按照他的说法,自己的原材料质量也很有保障。他在视频里标注“每天新鲜采购腌制”,并表示:认认真真去做事,绝对不存在有任何所谓的科技与狠活。这些,也让他备受点赞。
当然,“鸡排哥”的出圈,也离不开“大势”的助推。比如最近围绕预制菜闹得沸沸扬扬的舆论,自然让他凸显了出来。他的存在,就是统一的、预制的餐饮品牌的反面——一位个体的、现做的个体经营者。他的一切都是个性化的,比如那些出圈的表达;也似乎是“可控的”——相比于工业生产的预制加工产品,“新鲜采购”“自己腌制”这些人们听得懂,也能理解。
不过,这当中也有一些短板。比如很多网民在呼吁“在哪可以找到他”“什么时候能来我们这”“希望开启全国巡炸”……就说明一个事实:很多人想吃“鸡排哥”的鸡排也吃不到。
这也是必然。个体的、现做的个体经营者服务范围肯定是有限的,和连锁的品牌不同,人们想吃连锁品牌的话找一家门店即可。而像“鸡排哥”,名声可以出圈,产品却很难出圈。而他一旦想出圈,比如尝试连锁化经营,统一质量管理,将“鸡排哥”品牌化,那么作为个人的“鸡排哥”,其实也就消失了。
这里并不评价两种餐饮模式的好坏。很多人或许会对小经营者投射更多的好感,毕竟他们更接近我们,更有一种同为普通人的亲近感。但餐饮行业的现实,各种不同的业态也是无法简单互相取代的。
而且二者共存也是好事:餐饮行业的生态应该多元,集中化的餐饮品牌要有,个人化、小范围的从业者也应该有。这二者的财力或许有区分,但市场主体应当是平等的。
大品牌可以有商业层面的纵横捭阖,讲更精彩的商业故事;个体经营者,也可以凭借诚实经营、特色口味改变命运,赢得消费者的尊重。这二者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他们能在一个足够广阔的市场里共生,才是更理想的局面。
当然,也希望大品牌能够从人们对小经营者的热捧中读懂一些信息,经营策略有差别,但“诚实”这种商业伦理却是一致的。如果大品牌也能返璞归真一些,与消费者建立更可预期的信任关系,或许才符合人们的期待,谁让自己是“销售额”巨大的行业翘楚呢。
而小经营者也大可自信,他们所坚持的真材实料和个性化表达,正好构成了餐饮生态不可或缺的另一面。毕竟,个体经营者也是解决就业最有力的抓手之一,市场给他们提供更大的空间,生存得更加游刃有余,其意义也远在让消费者“吃口新鲜的”之上。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发生事故后外把手应能开启车门”,设计应向安全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