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省:不做“恶意传播”的帮凶
近日,台湾女星白冰冰发微博悼念自己的女儿,人们才恍然惊觉,原来这件当年震惊娱乐圈的绑架案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九年。花季少女惨遭绑匪撕票,至今想来,仍让人痛挽,但在痛惜之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另一个问题:“媒体在这整个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自私和冷血,直接导致了少女被残害。”数以万计的网友口诛笔伐,指责那些为了获取第一手新闻,置被害人生死于不顾的无良媒体也是“凶手”。
这种说法也没错,相信任何一位读者看了对当年事件的回顾报道,心中都会发出一声怒吼,痛骂这些媒体一句“凶手”。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到过,除了媒体之外,这个案件中还有另外一群凶手,就是那些报纸和杂志的读者。
媒体不择手段获取能吸引眼球的新闻资料,都是为了自己刊物的销量,这和今天的网络媒体、营销号为了提高点击率,在内容中不断刷新道德和良知的下限,是一个道理。
也是当年,另一个让人痛惜的女孩儿——姚贝娜离去后,有记者假扮医生进入太平间拍遗容照片。这件事爆发出来之后,我在一次讨论中曾忍无可忍说出过一句话:“我们每一个在网络上看到这种猎奇的题目就会去点开去看而不是自觉抵制的人,都是这件事的帮凶!在每一次网络恶意传播的汹涌来潮中,每一个点击都是一双推波助澜的手。”
因为当时情绪所致,所以这话确实有点激烈,但是如果能认真想一想,十九年前绑架案发生时的那些刊物读者,和今天游走于网络上的我们,假如都能做到从内心里就抗拒、厌恶这种无德的行为,不被他们发出的这类新闻、照片所吸引,一旦看到这类事情,就果断决定不买杂志、取消关注、遇到情节过于恶劣的,直接向平台管理者举报。那么,这种事情是不是就会慢慢减少、及至消失?
毕竟媒体做出这种刷下限的事,绝大多数都是为了利益,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心理偏好。所以,我们如果坚决让他们这种行为得不到利益,他们就会放弃这种做法,寻找新的能够吸引读者兴趣的东西。
有研究显示,未来的网络是视频直播的天下,到了2021年,移动端70%的流量都会消耗给视频。写小说的人都知道一个常识,从文字到有声读物再到影视片,是三级跳。举个例子来说,描写一段拥吻的情节,读者自己看的时候会觉得很唯美、很令人心动;可如果一字一句念给读者听,可能就会让人感觉尴尬;再转变成动态画面,就必须经过镜头剪切和处理,该强化的细节强化,该减弱的细节减弱,绝对不能怎么写就怎么演。也就是说,画面传播比纯声音传播和文字传播更加惊心动魄,也就更需要慎重。
不敢想象,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假如视频们争夺粉丝和点击率的方式仍旧是各种刷下限,那整个网络传播将会是怎样一种场面,又会因为抢拍所谓的独家视频内容伤害到多少无辜的人?
所以,如果想要让十九年前的悲剧永远不再上演;想让今天网络上的各种媒体和营销号在进行传播的时候尊重良知与道德;想让马上就会到来的网络视频直播时代,不会造成更多不可挽回的伤害,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就警醒自己,自觉地帮助各种媒体们培养出不进行恶意传播的习惯。
网络,让每一个人都有了成为一个媒体平台的可能,激发出了很多人内心中想要引领风潮的梦想,哪怕只引领一次。我相信,在每个梦想的最初,人们想象中的自己都是充满正义的、仪表堂堂的、钢铁侠似的英雄人物。可慢慢的,为了引人关注就开始不得不迎合、取悦,渐渐把自己变成了反派,甚至更多时候连大反派都当不上,只是反派中的路人甲,只能偶然收获到一个鄙视的目光。
所以,在这个人们互为引领、互为传播媒体、互为读者、互相围观的网络大平台上,随时自省,把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传播力量都主动关进笼子里,受些约束。这样,才能真正杜绝那些本不该出现的伤害,也是保护每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聂昱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