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非法集资,当综合施策
披着算卦、占卜的外衣,假借自己供奉神仙可以治病、祈福和保佑之名,山东省临朐县辛寨镇南流村村民付某某利用部分群众病急乱投医和迷信鬼神的心理,开设所谓的“神仙银行”,让群众把钱存入该“银行”,并许诺这样不仅能治病保平安,还可赚大钱。付某某以此行非法集资之实,非法吸收存款1300余万元。
一个看风水算八卦的“大师”,以“神仙银行”之名,就能够轻而易举的吸收非法存款1300余万元。这样的事听起来,确实让人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新闻背后的跟帖中,也不乏网友对于受骗的民众多有嘲讽。
看起来,这种手法对于局外人来说的确很容易分辨,而置于受骗村民的语境下,却未必真的是“智商”和“财迷心窍”的原因。要知道,这种行骗手法本来就是利用村民对于风水八卦的既有信任,行骗者可谓深谙村民的“迷信”之道,那些愿意把钱存到“神仙银行”的村民,与其说是真相信据此能够发大财,不如说更多出于对“神仙”的信任,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交“投名状”。
这也很符合某些农民的生存哲学,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生活场景中,风水八卦师就成了他们心中的“权威”,甚至是安全感的来源。而这种建立与熟人社会和“迷信”之上的信任,假若没有外部力量的介入,或是神话的破产(这里主要指村民后来发现自己拿不到钱了),便很难被打破,最终被滚雪球式的骗取上千万,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精神上的封闭,却并非非法集资在农村蔓延的唯一原因。在根本上说,非法集资能够实现,还是在于村民手头确实有了余钱,也有投资的愿望,但合法、稳健的投资渠道却非常少。于是,更多面目可疑的民间集资者便乘虚而入。这方面的案例和教训,实在太多。
而村民投资渠道的缺乏,与基本的金融秩序没有效覆盖到农村,有着直接关系。一谈到金融体系,估计大多数人仍觉得它只是城市的产物和专利,与农村、农民无关。而事实上,当前不少县域连银监机构都未建立,在相关的监管上也自然遗留了太多的空白。这也在客观上,使得近年来非法集资有向农村转移的苗头。
跳出农村的语境看,非法集资其实有着更为复杂的肇因。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普通民众的投资渠道有限,加上金融监管的低效,相关法律的缺失,都共同造就了非法集资的多发。比如,有报道就指出,虽然自2007年起,我国各地就建立了以银监部门牵头,公安、工商等近20个部门参与的打击非法集资工作领导机制和部门联动机制。但是由于非法集资在监管模式上实行“九龙治水”,反而造成事实上的“乏人监管”局面。此外,由于法律法规缺乏精确度,司法介入非法集资的界限与程度难以把握,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宽”、“严”的界限难以界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定和区分的争议也很大。
因而,治理非法集资,还得综合施策。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首次提出要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希望相关行动能够尽快跟进。而具体对于农村的非法集资而言,还有必要通过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社会监督,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将防范放在突出位置。(朱昌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