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工具还是分心” 手机焦虑如何解

2017-12-20 17:12:40

很多时候,孩子们的好奇心恰恰在这种人为的阻挠下被点燃,从而变得更加不可遏制。巨大的诱惑之下,孩子们的心神已经被手机牵着走了。一味用强,认为通过强制性隔离就能奏效的做法,恐怕很难行得通。

  这年头,公共场合也好,私密空间也罢,大家都在看低头手机。有人说,手机已经成了一个人体器官,且高度敏感,有时放下,总是拿起。课堂上的学生也不例外,咋办?

  据媒体报道,从本学期起,石家庄铁道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就规定,上课时,同学们都要将手机换席卡,帮助大家完成“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对此有网友表示:“又把手机入袋玩出了新花样!”不过,报道也写道:“这样一来,同学们上课认真了许多,那么多双眼睛盯着你好像是在给领导上课一样,同时老师们的上课积极性也由此提高。”

“工具还是分心” 手机焦虑如何解

  “好玩”的背后,对应的其实是沉重的现实、焦虑的人生。在当下,手机在吸引了大多数目光和注意力的同时,也成了学校教育的一大困扰。各个层级的学生均沉溺其中,在不少外部干预不足的地方,因为手机的分神,课堂教学实际上已经支离破碎。连带着,就像上文所述,老师们的积极性都受到了影响。

  也因此,不少学校、老师和家长纷纷放出大招,试图隔断孩子与手机的联系,把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书本乃至其他“正经”地方。据人民网报道,今年6月,贵阳市一所中学就发生了在操场上砸学生手机的事件,其他诸如没收、装手机袋等等做法,更是习见的举措,有的家长甚至不惜以断网的方式与孩子斗智斗勇,诸如此类的手机博弈,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遗憾的是,外部的干预越是激烈、强硬,则效果越是不明显。很多时候,孩子们的好奇心恰恰在这种人为的阻挠下被点燃,从而变得更加不可遏制。巨大的诱惑之下,孩子们的心神已经被手机牵着走了。一味用强,认为通过强制性隔离就能奏效的做法,恐怕很难行得通。

  这就需要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办法要多一些,思路要开阔一些。本质上讲,没有人认为手机就是祸水,但过度粘于手机,对于孩子们的功课学业、身体健康等,显然是有问题的。但如何把握这其间的尺度,做到有序、有节制,似乎并不容易。像石家庄铁道大学那样,采取一种“柔性”的治理举措,暂时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上移开,或许不失为一个均衡的做法。

  也就是说,手机换席卡,实际上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一种约定,学生固然要有所克制,而学校也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这样,管制方与被管制对象在特定的时空点获得了互谅。与简单的手机入袋相比,这种互谅也会唤醒学生的理性,激发其热情,从而更容易为人接受。事实上,教与学、家长与孩子之间,应该存在很多我们未知的领域,需要共同去摸索。而在这个过程中,相信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新问题、新困惑让人焦虑,而老师与家长的责任与使命正在于帮助孩子不断克服这些问题与困惑。

  手机当然会产生麻烦,这个麻烦可能还很大。如何取舍选择,并不轻松。据英国媒体《镜报》网站消息,法国政府于上周通过了一项关于禁止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提案。此前,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一项研究显示,在禁止手机的学校里,16岁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了6.4%。可见,手机究竟是 “工具还是分心”,已经成了世界性热点话题。

  无论如何,适度的外部干预与主动引导,应该是必要的。但在具体的手段、方式上面,则不妨多一些考量。比如,如何让这种干预更容易为人接受?又如,老师和家长如何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或者,从整个社会的源头做起,净化网络空间,让网络更放心些?

  据工信部最新统计,截至2017年11月末,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累计已达14.1亿户,4G用户占比近七成。这一庞大的数据背后,不仅仅意味着生意,也意味着巨大的外部环境影响。因此,如何缓解家长的焦虑,让我们的孩子抬起头来,已成了一个严峻的课题。(胡印斌)

责任编辑:刘朝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