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每一个小苔米都有春天

2018-02-22 16:06:44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朵小苔米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天。也许路很远,也不平坦,但只要努力去做,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找回来一个灿烂的花开时节。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这个春节火了。

  在央视推出的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中,乡村教师梁俊和来自贵州山里的孩子们动情演绎了这首诗。梁老师说,想通过这首诗告诉孩子们,“我们即使拥有的不是最多,但依然可以像牡丹花一样绽放,我们不要小看了自己。”

  梁俊是支教老师,2013年,他带着新婚的妻子来到贵州省石门坎乌蒙山。在这里,他把古典诗词谱上曲教给山里学生传唱。至于为啥选择《苔》,也与梁老师的经历有关,“因为我也是一样的,从山里出来的,也不是最帅的那一个,也不是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就像潮湿的角落那些苔,人们看不见。”

  梁老师如今已经走出“潮湿的角落”,在更广阔的平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对于大山里的孩子们而言,《苔》所咏唱的,不仅仅是个体的信心、生命的希望、未来的畅想,也是真实的人生处境。他们生活的匮乏体现在方方面面,除了物质层面的贫困之外,精神层面的单调往往更令人难熬。而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精神世界往往也缺乏足够的丰富和充盈、爱与关切。

  当亮闪闪的物质成为这个社会衡量一个人价值的主要依凭时,必然会对贫弱者产生强大的挤压与折磨。呈现在现实路径上,这也会产生两个向度的延展,要么被压垮,成为从外到里的卑微者,缺乏自信,没有底气,随波逐流;要么有心抵制,却因缺乏内在力量的支撑,而难以实现正常的社会流动。这些年来,从很多媒体报道中,都可以看到一个个山里孩子的身影飘过,就像彗星一样,飘过也就飘过了。

  很多外来力量的救助,多集中在物质层面。事实上,这种救助也是必须的。让孩子们吃得饱、穿得暖、能够上学,应该是一个社会的基本要件。但与此同时,或许可以多一些精神帮扶,多一些思想意识层面的救济。不仅要让孩子们有学可上,也要让他们认识到读书求学是一项基本权利;不仅要给予山里孩子们更好的生活条件,还要让他们明白,个人的幸福、生命的尊严终究是要靠自己去争取。

  这实际上是一种内生的力量,是一种生命觉醒的意识,是个体生命固有的沛然之气。充塞于天地之间,氤氲于人情物理。往往一经触动,其就会在瞬间被点燃,进而郁郁勃勃,成为一个人成长道路上的坚强支撑。多少年来,传统中国人都是用这样一种精神力量,相互扶持、勉励支撑,在一点点努力与坚持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非凡人生。文天祥被囚大都时,曾写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这样强悍自信的文字,至今读之,仍心潮澎湃。

  而在这个过程中,个体是受到鼓励与激发的,一个小小的我就是一个宇宙。哪怕就像是“如米小”的苔花,也一样会因应时势,迎风绽放。这里边,并无任何卑微与高尚之别,也不会有任何“小看了自己”的想法。对于一个个淳朴的山里孩子来说,这样的盛开,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处角落的人生都应该受到尊重,每一束光都能照亮一段蜿蜒的山路,每一朵小苔米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天。也许路很远,也不平坦,但只要努力去做,只要相信自己,就一定能够找回来一个灿烂的花开时节。(胡印斌)

责任编辑:陈城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