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纪念方成,就是纪念漫画的黄金时代

2018-09-07 13:16:35

一些报刊上仍然能够见到漫画,但是它们大多已经降格为对时事的一种图解,缺乏漫画隽永的回味品质。因此,我们纪念方成,就应该努力让漫画艺术的黄金时代延续下去。

  著名漫画家方成去世至今已经有半个来月,对这位给人们带来思考、带来欢乐的老人的怀念,仍然没有结束。方成和我国另外两位漫画家华君武和丁聪(小丁)并列的“中国漫画界三老”,现在“三老”都已告别,蓦然回首,我们痛心地发现,漫画的黄金时代已经和我们睽违多年了。

  昨天(9月6日)出版的《中国青年报》刊出的一篇报道介绍说,晚年的方成,尽管身体一直不错,却有点寂寞。他不再画画,转而开始了对幽默理论的研究,并且出版了专著。但是,他逛了许多书店,却几乎没有看见过一本自己写的书,他费尽心思琢磨如何引起读者、特别是书店老板的兴趣,可书店老板似乎只对歌星、影星和主持人感兴趣。

  在方成漫长的人生中,他曾经经历过几次漫画的黄金时代,而且他本人就是创造黄金时代的一个重要人物。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的艰苦时期,上海等地出版的报刊都纷纷刊登漫画作品,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侵略中国的丑恶嘴脸。那时还很年轻的方成就开始把漫画作为武器,融入到了全民族抗战的呐喊之中,他当时发表的漫画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抗战胜利以后,居住在上海的方成以漫画为手段,对上海的世象作了精心的刻画。解放以后,方成进入《人民日报》,从此定居在北京,而这个时候,他的漫画创作也进入了高峰,不仅数量可观,质量也创造出了新的水平。尤为值得称道的是,他在八十年代创作的讽喻性漫画直指时弊,入木三分,深受读者好评。他的一幅漫画《武大郎开店》曾经被改编成广东戏、河北梆子剧演出,一幅画能够改成一出戏,这在漫画家中也是独一无二的,方成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让后辈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一个不必讳言的事实是,今天,漫画已渐渐远离了读者,变得不再那么惹读者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自然是互联网这一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的出现。漫画作为一种传统的绘画艺术,它是报刊出版进入鼎盛时期的一个产品,它不仅可以在报刊上起到版面美化的作用,而且紧扣时事,与报刊所追求的时效性契合,因此才有了它的快速发展。但当纸质报刊开始失去市场的时候,漫画的这两个特性便基本上无从发挥了。

  但是,这并不是漫画萎缩的全部原因,更重要的是,漫画丧失了艺术表现力,从而成了无根之木。漫画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用夸张、放大的艺术手法来反映生活中的真实,尤其是生活中的病灶,因此它富有强烈的讽刺性和对现实世界深刻的批判性。《武大郎开店》作为一幅漫画作品之所以能够让人们津津乐道,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通过对武大郎的刻画,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流行的嫉贤妒能的现象。但正因为漫画有这种讽刺性,难免让受到讽刺的人心生怨怼。正是在这种环境之下,漫画渐渐丧失了它的战斗力,远离了读者。

  现在,我们纪念方成,其实就是在怀念方成等漫画大师开辟的漫画的黄金时代。而纪念漫画的黄金时代,其实是要呼吁社会能够允许漫画所赖以生存的讽刺艺术的存在。鲁迅先生是一位漫画的积极鼓吹者,但是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时就曾经对漫画的前景表示过担忧,他说过,“因为真实,所以也有力。但这种漫画,在中国是很难生存的。我记得去年就有一位文学家说过,他最讨厌论人用显微镜。”

  如今,离鲁迅说这句话已经过去了80多年,我们的时代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巨大的进步与发展,这是鲁迅所处的时代不可同日而语的。但是,就人的心态而言,鲁迅所指出的某些人“最讨厌论人用显微镜”的心态却依然存在。

  今天,一些报刊上仍然能够见到漫画,但是它们大多已经降格为对时事的一种图解,缺乏漫画艺术所应该具有的隽永的回味品质。与漫画有相同特点的一些艺术样式也有同样的遭遇,比如杂文、相声等都几乎已偃旗息鼓,作为戏剧艺术一个重要门类的讽刺剧则已完全消失。

  但是,一代艺术大师创造的漫画艺术不应该在他们的自然生命终结以后走向终点,而是应该在他们身后发扬光大,因此,我们纪念方成,就应该努力让漫画艺术的黄金时代延续下去。(周俊生)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