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扫除“毒跑道”阴霾,千万别让安全监管掉队

2018-09-17 15:45:32

直至今年5月,新标准才正式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而正式实施则要到今年11月1日。从某种程度而言,标准拟制进度的滞后,便意味着“危险”的延续。

  两年过去了,“毒跑道”的阴霾仍挥之不去。

  据媒体报道,从9月1日开学至今,湖北省武汉市藏龙二小不断有学生出现流鼻血、呕吐、身体起疹子等症状。截至9月14日晚上20点,学生家长在微信群中统计共有132名学生出现症状。因为藏龙二小操场跑道有巨大的刺鼻气味,家长们怀疑,孩子的症状与学校跑道质量有关。

  家长们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两年前,北京、江苏、广东、上海、河北等地的一些学校出现“异味跑道、异味操场”,造成学生流鼻血、过敏、头晕、恶心等症状。其后,随着有关部门叫停中小学在建的塑胶跑道,并对塑胶跑道铺设标准进行研究和修正,“毒跑道”也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然而,随着开学季的到来,新操场跑道建成启用,那些熟悉的“味道”,瞬间又将人们的记忆拉回。

  或许在有关方面看来,这些新建塑胶跑道都是合格的。问题是,如果塑胶跑道的质量确实过关,为什么会散发出如此刺鼻的气味,让这么多学生出现不良反应?明明2018年5月出台了教育部牵头制定的《中小学合成材料面层运动场地》(GB36246-2018),规范了校园跑道塑胶运动场地建设的强制标准,施工方为什么不“择优”执行,难道还有什么“顾虑”?即便是按照《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14833-2011)执行,为什么采样不是在跑道施工时进行,而是选择在施工之后?

  诚然,任何法规标准的制定都需要认真调研论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是,关系到孩子身体健康,关系到万千家庭幸福,塑胶跑道的标准拟制是否按部就班、按常规运行,还值得斟酌。事实上,两年前的“毒跑道”事件,已经暴露出法规标准的不合时宜。遗憾的是,直至今年5月,新标准才正式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发布,而正式实施则要到今年11月1日。从某种程度而言,标准拟制进度的滞后,便意味着“危险”的延续。

  而在本应更有时效性、针对性的地方标准层面,尽管“毒跑道”事件后,上海、山东、湖南等地相继颁布了地方标准,例如江苏省2016年7月即出台了《合成材料运动场地设施建设指导书(试行)》,以运动场地建设的标准、规范为指针,突出环保性能、运动性能、耐用性能,明确了“场地建设所用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施工与质量控制”等标准,但碍于其属行业标准而不是地方标准,很难在校园中得到强制推行。此后的两年间,很多地区还是继续沿用相对“尺度更松”的《合成材料跑道面层》(GB/T14833-2011)。

  除了标准滞后,监管上的软弱乏力也加剧了公众担忧。据悉,对建设项目预算、招投标程序文件、施工方资质、跑道项目施工材料型号、批次、合格证、施工监理报告等,校方并未向家长公开,跑道建成后谁来验收竟然也云里雾里。在塑胶跑道的监管上,教育部门、体育部门、质监部门、住建部门之间踢皮球,职权不清、责任不明、监管不力,给不良厂商以劣充优创造了机会,也为“毒跑道”卷土重来埋下了伏笔。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是头等大事,容不得丝毫马虎。严格规范标准,强力监督管理,推进公益诉讼,塑胶跑道等教育设施才会更“绿色”,孩子们学习生活才有更安全的校园环境。(欧阳晨雨)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