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婚姻骗局中的非法婚介,是如何开起来的
面对日渐繁多的跨国婚姻骗局,必须提高警惕。不仅执法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也提醒那些单身青年,在跨国婚姻上抱有不切实际的想象,结果可能是人财两空。
日前,《新京报》报道了中国巴基斯坦的跨国婚姻骗局。多位赴巴娶妻的当事人告诉记者,今年3月,先后两批共14人通过金世缘婚介所安排,从北京飞往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并跟当地女孩办了结婚仪式,但最终都未能把媳妇领回来。
这些跨国婚介的上当受骗者,家庭条件并不宽裕,东借西凑筹集十几万费用,想出国“买”个媳妇,却被骗得一无所有,“在巴基斯坦,我们就像是一部提款机,在一次又一次的欺骗中,送出了家中借来的钱。”
其实类似骗局并不新鲜,这些跨国婚介机构背后往往有着分工严密的诈骗链条,涉及国家包括越南、乌克兰、巴基斯坦等等。早有很多媒体报道,一些人花钱“买”来的越南新娘,没过多久就跑了,不仅人财两空,还被卷入人口拐卖纠纷。
随着国内外人口流动密切,近些年跨国婚姻人数的确在上升,但其往往是双方自愿恋爱交往的结果,跟报道所涉及到的问题有本质不同。
在类似的跨国婚姻骗局中,处处充满欺骗和陷阱,比如女方的姓名、年龄等均不真实,哪怕在巴基斯坦当地举办了结婚仪式,她们还是会以各种理由离开。而所谓的娶妻者不仅积蓄被骗,人身自由和安全也受到了严重威胁。比如这次报道的主角,还是请求当地使馆援助,才逃脱被变相关押的险境。
事实上,考虑到跨国婚介往往牵涉诈骗、人口买卖等犯罪问题,国家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早在1994年颁布的《关于加强涉外婚姻介绍管理的通知》就明确提到,严禁成立涉外婚姻介绍机构,国内婚姻介绍机构和其他任何单位都不得从事涉外婚姻介绍业务。任何个人不得采取欺骗手段或者以盈利为目的从事或者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介绍活动。
2019年6月21日,公安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中国等六国联合打击拐卖人口行动有关情况时,再次强调按照中国法律规定,任何涉外婚姻介绍机构都是非法的。
由于涉及到跨国的执法沟通,跨国婚姻骗局在治理上手续繁杂,不过从源头来看,中介机构往往是关键线索。那么值得追问的是,在明令禁止跨国婚介的前提下,这些婚介机构是如何开起来的?
像报道提到的金世缘婚介,老板就表示有营业执照,并且相关宣传内容毫不避讳地展示。如此大张旗鼓的婚介模式,无疑会给那些信息不对称的单身青年造成错觉。所以斩断跨国婚姻诈骗链条,作为犯罪源头的非法婚介首先应该得到清理。
另一方面,那些迫切希望结婚的男性,虽然也是跨国婚姻骗局的受害者,但他们在选择这种非常规婚介模式时,本就应该意识到其中蕴含的高风险。以为筹到钱就能顺利娶媳妇,用彩礼的名义通过中介进行跨国交易,这种思维何尝不是对女性的物化,将她们当成了明码标价、随意买卖的商品?
当然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跨国婚姻骗局越是触目惊心,越说明边缘群体所面临的单身危机,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实际上也是为了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缓解老龄化和单身危机等问题。除此之外,还得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同时提升对有关群体的救助力度,让其真正具备在婚姻市场上择偶的机遇和资本。
不管怎么说,面对日渐繁多的跨国婚姻骗局,必须提高警惕。这不仅是提醒执法部门加强监督管理,也是提醒那些单身青年,在跨国婚姻上抱有不切实际的想象,最终结果可能是人财两空。(熊 志)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