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趁疫情收割用户,游戏公司不能无视消费者权益

2020-03-10 17:18:11

这次游戏行业乱象的集中涌现,也是有力的提醒——疫情期间,社会运转尚未完全恢复,一些涉及行业的正常监管机制,难免会受到影响。

  据媒体报道,疫情防控期间,网络游戏成为不少人居家娱乐的选择,许多游戏下载量大幅增长。然而,一些游戏公司虚假宣传、以不公平规定为自己免责甚至侵害消费者选择权和财产权的做法,引发不满,相关消费纠纷也开始增多。

  疫情期间,很多人靠玩游戏来打发时间,相应的行业乱象也不断增加。对此,中国消费者协会官网日前专门发文《网络游戏经营者应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醒游戏运营方遵守法律规定。消协为此专门出手,从侧面可以看出,游戏行业运转失序的问题到底有多突出。

  该新闻报道中指出,游戏行业乱象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实际效果与宣传不符;第二是以不公平规定为经营者免责,比如“最终效果以游戏内为准”,成为万能的免责条款;第三是选择权、财产权受损害问题,比如擅自变更已售出的人物形象、游戏道具等。

  这些年,游戏尤其是手机网游快速发展,催生出种种乱象。不过,新闻中所述并非行业高速发展过程中的新问题,也不缺乏相关法律规定来约束。

  以虚假宣传为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电子商务法》等早就明确要求,“应当全面、真实、准确、及时地披露商品或者服务信息”。网络游戏产品在宣传时,吹嘘得天花乱坠,给玩家造成不用充值花钱免费玩的假象,但实际却隐含各种收费陷阱,诸如此类虚假宣传现象,已经明确违背了法律,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游戏运营方敢违规运作,一方面是因为,网络监管本身存在一定的难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整个市场的增长空间已经逐渐到顶。比如数据显示,2018年注销、吊销的游戏公司数量达到9705家,2019年更是达到18710家。

  而在疫情期间,玩游戏成为很多人打发时间的重要方式,对整个游戏行业来说,这是难得的红利窗口期。于是,一些贪婪逐利的游戏运营方,为了在市场增长乏力的背景下,快速地收割一笔,便通过误导宣传手段来获得下载,然后设置消费陷阱引导用户花钱,最后凭借着免责条款推卸责任。坑害消费者的套路,可以说是一环套一环,层层套嵌。

  要求游戏公司在疫情期间为抗疫助力,当然不现实,也有道德绑架嫌疑。但是,别趁机损害消费者权益,给疫情添乱,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要求。而且,这种挣快钱的方式,是建立在透支未来的基础上的,对行业生态是巨大的破坏,只会加剧劣币驱逐良币。

  因此,对将疫情当做收割窗口的游戏公司,还得加强打击力度。比如在监管层面采取严格的版号发放审批,一旦违规达到一定程度,坚决停掉已经拿到手的游戏版号;同时,对各类提供游戏下载的应用商店,得有更强有力的针对性监管,要敦促它们维护平台生态,将违规游戏及时采取下架处理,以此倒逼游戏公司加强自我约束。

  这次游戏行业乱象的集中涌现,也是有力的提醒——疫情期间,社会运转尚未完全恢复,一些涉及行业的正常监管机制,难免会受到影响。而这种非常态的治理格局,往往会衍生相应的监管漏洞,给经营者提供钻空子的空间。所以,就算是疫情期间,同样要保证网络游戏行业的监督措施,能够严格执行到位。(熊志)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