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严防“杀鸡取卵”,拯救濒危的松茸

2020-08-04 18:07:21

严防“杀鸡取卵”,善待大自然的馈赠,实现松茸资源的永续利用,在保护物种安全的同时,让这样的人间美味,为我们世世代代所享用。

  最近,云南松茸从万元跌到百元,成为舆论热议话题。相关报道称,此次松茸价格大跳水,是因为今年阴雨天较多,以及出口因疫情受阻。不过,许多人有所不知的是,松茸价格降下高贵的身段,并未改变其濒危的事实。松茸是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近日首次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相关产地,松茸采集一直处于“杀鸡取卵”的窘境。

  有着“菌中之王”美誉的松茸,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松茸不仅无法人工培育,对于生产环境的要求非也常严苛,只能在原始森林中生存,不能有任何污染,而且生长周期长达5、6年。近年以来,由于过度采伐等,破坏了松茸原本就非常脆弱的生存环境,导致其产量逐步减少。

  而“杀鸡取卵”式的滥采,更使得问题雪上加霜。许多人一味追求商业利益,不论松茸大小和成熟度一律采之,这种掠夺性开采不仅加大了野生松茸资源的消耗,而且野蛮粗放的采摘办法,还使得地下菌丝和生长环境等都受到严重的破坏,菌丝难以恢复再次出菇,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根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的数据,2016年,全国松茸的年产量为4528.4吨,而在2015年,这个数字是5200吨,算下来,年产量递减超过6%。而根据昆明海关的统计数字,松茸大省云南2010年的出口量为1203吨,而到2015年,这个数字已骤减到432吨。如果这个趋势不能有效控制的话,野生松茸资源将日渐枯竭。

  松茸濒危,就和长江即将无鱼可吃是一样的道理,都是人类杀鸡取卵、涸泽而渔造成的。这种目光短浅的贪婪是我们社会的一个通病,特别是当采菌人只能看到眼前的收益而不知可能造成的损害时。面对这样的掠夺性开采,需要更多科普宣传与引导,唤醒更多人生态保护的自觉。但更为重要的,是在政策和管理层面,加大对松茸采集的约束和规范。

  为了治理长江流域酷捕滥捞,鱼类种群全面萎缩的问题,2020年1月1日起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开始实施,此举意在为多数鱼类争取2至3个世代繁衍,缓解当前长江“无鱼”之困。长江鱼类保护的做法,对松茸、冬虫夏草等濒危资源的保护,其实也很有借鉴价值。对于此类稀缺资源,要通过政府政策、措施的支持引导,合理、有序进行开发采集,为这些物种赢得喘息之机。

  具体而言,在松茸资源重要的产区,可以考虑划出专门的地方,建立松茸保育区,严禁乱采乱伐,大力进行植被恢复,为松茸资源的保育,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比如对松茸“杀鸡取卵”滥采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可以定时封山育林,同时,建立志愿者队伍,对科学采集以及采后保护等问题进行规范和监督,等等。

  在政策和制度上积极摸索和创新,严防“杀鸡取卵”。唯其如此,我们才能善待大自然的馈赠,实现松茸资源的永续利用,在保护物种安全的同时,让这样的人间美味,为我们世世代代所享用。(于平)

责任编辑:刘朝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