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镀金加分”不能成为“拼爹”游戏
透明公开是消融特权最有效手段,加分的阳光操作,才能最大限度杜绝隐性权力为学生升学提供便利,确保过程的公平。
近日,西南交通大学学生陈玉钰保研造假曝光,包括陈玉钰父亲陈帆在内的多名相关责任人受处分。记者在西南交通大学官网上搜索陈玉钰母亲和红杰的相关资料显示,有一篇发表于2018年,被SCI收录的文章的第一作者是陈玉钰,和红杰是第三作者,其父亲陈帆是第五作者。
这种用自己科研成果,或掌握科研资源的便利为孩子升学加分,并非个例,一位985高校的博士说,他曾撞见过不少孩子在父母实验室里摆pose录视频的场景,从选题、发明到写论文,课题选得比研究生论文还难。“我感到深深的恐惧,我们这种985硕博士,辛辛苦苦给领导孩子写课外实践报告,而他们的子女,轻轻松松拿着报告参加各种评奖,不知道在哪个环节就把我们普通家庭的孩子‘干掉’了。”
有些学校还流行一股“画展热”:但凡老师的子女,或是家里有门路的孩子,都想尽办法在学校办个人画展。只要办上画展,就会被视为有绘画特长,在升学考评中“占便宜”。一位家长坦言,“艺术圈的搞艺考,学术圈的拼竞赛,各有各的门道,并且越高端越隐蔽,复核困难,但总之都是普通家庭很难参与的高端游戏。”
从媒体的调查不难发现,陈玉钰保研造假,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为了给自家孩子镀金加分,某些有钱有权家庭的作弊手段,超乎我们的想象。这就使得本来就屡受诟病的升学公平,进一步变味。因而,要捍卫教育公平,畅通寒门子弟向上流动的通道,必须向艺术圈、学术圈的拼爹游戏说不,用铁腕监管的打破灰色利益链,对各种升学加分进行更严格规范。
其实,类似“升学隐形加分”看似隐蔽,但真要查的话,其实一点都不难。以陈玉钰保研造假为例,一篇论文,陈玉钰一家三口同时署名,显然极不正常,更不用说,陈玉钰进入大学后学习成绩中等偏下,甚至有好几科考挂了。如果当初在保研的审核中,能够注意到这些疑点,严格把关,陈玉钰保研造假根本不可能过关。
一些学生的所谓“获奖作品”,动辄水平达到硕士乃至博士水平,熟练使用各种高端仪器,同样是不正常的。这些“获奖作品”真的是学生自己完成的吗?获奖学生与相关学术机构负责人有没有亲属关系?使用各种高端仪器是否经过正常的审批?如果在进行相关评奖和升学加分审核时,对于这些问题一一打破沙锅问到底,那些由他人代工的获奖作品又怎能轻易蒙混过关?
所以,种种镀金加分乱象,表面上看是一些家庭子女近水楼台先得月,但实际上,暴露的是相关审核监管机制的形同虚设。对于这样的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警惕,推动学术圈、教育圈的共同治理。须知,这种镀金加分,在学术领域,属于学术腐败,在教育领域,属于舞弊造假,都已经触及公平的底线,绝不该有丝毫容忍。
也要看到的是,相关升学加分制度改革的不彻底,同样是镀金加分乱象滋生的原因所在。诚然,这些年来,我们正在逐步取消自主招生,实施强基计划,努力打破灰色空间。显性加分虽然大多已取消,但各种隐形加分仍不同程度存在。比如,不少语言类高中掌握着高校小语种专业推荐保送的机会,画画、唱歌等技能都被类比为竞赛获奖,在考评保送资格时加分。
类似加分,最可能受惠的是那些有钱有权家庭,所以,对于这些加分制度,理当通过进一步的教育改革,对不合理加分项目展开清理和瘦身,对于需要保留的合理加分项目,应当推动审核评定的阳光公开。透明公开是消融特权最有效手段,加分的阳光操作,才能最大限度杜绝隐性权力为学生升学提供便利,确保过程的公平。
教育本是一个社会实现阶层流动的最好手段,然而,类似镀金加分等潜规则的横行,使得有时候教育反而日益成为拉大阶层差距的手段。这对我们是一个警醒,整顿镀金加分,遏制权力寻租,保障起点公平,教育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于平)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