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十八弯”盲道整改,要“中看”更要“中用”

2020-09-01 16:33:40

“十八弯”盲道反映出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有些服务意识、用户思维仍未跟上,没能真正关注到残障群体的需求,而这些正是反映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8月26日,内蒙古赤峰市一段百余米新修盲道,被铺出多个直角转弯,有市民质疑这一设计严重影响盲道使用。8月31日,赤峰市残联维权科工作人员表示,因道路扩建时,施工单位与绿化施工单位交替作业,未统一施工方案,导致出现设计问题。赤峰市松山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称,住建部门在26日已发现此问题,27日开始整改,目前重新铺设完毕,该路段已投入正常使用。

  26日发现问题,27日着手整改,31日重新铺设的盲道已投入使用,赤峰市闻过则改的态度以及积极整改的速度值得称道。不过,此事依然给人留下了反思空间——刚刚修好的盲道,就因为设计缺陷返工重修,必然意味着资金和资源的浪费。如果施工方案能多一些科学规划和统一调度,这样的损失本应可以避免。

  不久前,天津一位视力障碍男童在妈妈带领下练习走盲道的视频,让很多人心疼,盲童被违停机动车挡住去路的一幕,更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现实生活中,比侵占盲道更常见的情况是,盲道本身设计不合理。多地都曾曝光,顺着盲道不仅可能碰壁撞墙,而且可能迷失在立交桥下,甚至可能直接步入车水马龙之中。这样的盲道,似乎只是供路人欣赏,而不是供盲人使用的。

  赤峰市的这段盲道之所以引起热议,一方面是因为盲道“十八弯”的荒诞造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奇葩盲道屡见不鲜,并因此饱受诟病。赤峰市的盲道已经及时整改,但很多地方的奇葩盲道依然是一道另类的景观。《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盲人享有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盲道正是保障盲人出行权利的重要载体,因此,《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将主路铺设盲道作为强制性条款。问题是,虽然铺设盲道有法可依,如何确保盲道物尽其用却仍是法律空白。时至今日,多数城市的盲道数量都能够得到保证,但实际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更有甚者,某些城市管理者盲目追求数量而置盲道的实用性与科学性于不顾。

  屡屡出现的“十八弯”盲道,表面看来是施工单位与绿化施工单位交替作业惹的祸,更深一层探究,暴露出的其实是盲道缺乏科学设计与统一规范的“病灶”。如果对城市盲道的设计、施工、作用进行统筹安排,何至于因施工单位各自为政闹出这样的笑话?同样的原因,在很多地方都普遍存在,这也是奇葩盲道屡见不鲜的症结所在。由此反映出城市规划与建设过程中,有些服务意识、用户思维仍未跟上,没能真正关注到作为少数人的残障群体的需求,而这些,正是反映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审视此次事件,赤峰市残联维权科的积极介入令人欣慰。奇葩盲道屡见不鲜,不仅在于缺乏统一规范,同时也在于缺少有力的监督者和纠偏者。作为健全人,我们很难体会视障人群的诸多不便,也难以感受奇葩盲道到底会给他们制造怎样的困境。作为视障人群的“娘家人”,残联有针对无障碍设施的巡视权,只有残联主动承担起“代言人”的职责,才能避免盲道在现实中“跑偏”,维护盲人的出行权不受到伤害。

  现代城市的文明发展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无障碍设施的规划和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城市的情怀与温度。以此来看,城市盲道不应一铺了之,既要“中看”,更要“中用”。(赵志疆)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