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从“狗不理”到“人嫌弃”,老字号如何焕发新生

2020-09-14 16:18:20

老字号若想焕发新光,并不是盲目追求市面上的“1+N”就能达到。而是要把自己“本职”工作做好,把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提上去,形成与名气相符的口碑。

  狗不理没有想到,面对消费者的一次差评,自己的表态演变成了“人嫌弃”。近日,一位微博博主发布了在北京王府井狗不理餐厅的实地探访视频。视频中,博主对店内包子品质、服务以及菜品价格等方面进行点评,以负面评价为主。

  原本,这只不过是一起再常见不过的消费者吐槽。可是,微博账号@王府井狗不理店却发布声明称,该视频所有恶语中伤言论均为不实信息,已经报警,要求博主公开道歉。这个“暴跳”般的反应,顿时招致了更多批评。

  细看声明中措辞,“所有”“一切”“均为”,这种绝对性的套话,可谓张口就来。遇到消费者的反馈,不是对照反馈内容,从自身寻找问题,而是下意识地想把提出的问题抹掉,想治一治提出问题的人,这根本不是在解决问题,而是在制造更多的、更严重的问题。

  也难怪,面对@王府井狗不理店的“反咬一口”,原发博主甚至都不用自己反驳,不少去过该店的网友纷纷留言吐槽。而该店在大众点评上,也是北京王府井地区中评分最低的餐厅,仅2.85分;评语中的高频词多为“态度恶劣”“贵”“难吃”等。试问,在这样的受众口碑中,狗不理难道要把每个吐槽的消费者都起诉一遍?

  谁对谁错,依据事实和法律,自然会有公道。而这种公道,其实早已在大众的心中和指尖。他们口耳相传,就是最基本的口碑。他们在网上留下的测评,那些不好听甚至有些刺耳的评语,谁说不是一种对企业经营问题的反映和对其未来发展的鞭策呢。

  值得一提的是,三个月前,狗不理刚刚经历了上市不到5年又退市的阵痛。《光明日报》即刊文指出,老字号的变化和创新不一定就要盲目跨界和多元化,而应创新地把主业做精、做深、做细,做出现代人喜欢的品质和品牌。

  然而,现实却是,近几年老字号企业却刮起了一股跨界风。比如,泸州老窖的香水,马应龙的口红,“狗不理”的面膜……如此跨界,总有种驴唇不对马嘴的感觉。

  老字号若想焕发新光,并不是盲目追求市面上的“1+N”就能达到。而是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把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提上去,形成与名气相符的口碑,进而由内而外地传承创造,谋求更多的可能。

  此前的媒体报道中,有一个细节很能反映狗不理的困境:其最赚钱的产品,已经变为了速冻包子。从“包子之王”沦落到速冻产品,这难道也是消费者的吐槽造成的吗?显然不是。

  陕西省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认为,老字号并不完全等于非遗,不能完全用保护传承非遗的理念来对待老字号,而要让老字号回归商业本质,要与时俱进,用现代经营模式、互联网技术来扩大市场。

  一句话:创新与发展,才是保护老字号的内在动力,而不是批不得、改不动。

  以狗不理为例,恐怕还要放下自己老字号的身段,多接地气,多听取消费者的意见。毕竟,那个曾经喜欢狗不理包子的慈禧太后已经走了一百多年了。狗不理要面对的,是21世纪的大众消费者,是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消费者。(与 归)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