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14岁学生夜跑猝死,要看到意外背后的安全短板

2020-10-19 18:53:30

每一起意外事故都各有各的诱因,很难通过事前预防避免意外发生,但该有的防范措施做到位,却能够减少意外风险,因此要打好安全“补丁”。

  10月12日晚,湖北武汉一名14岁中学生夜跑时突然倒地。事发学校监控视频显示,学生倒地13分钟后,附近社区医院医生赶到学校操场进行心肺按压急救;25分钟后,120救护车将学生送往医院,当晚抢救无效死亡。事发后,家长质疑学生就读的国际学校在安全意识和管理机制上存在疏漏。

  14岁孩子在学校夜跑时倒地身亡,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不小的悲剧。就目前的信息而言,我们无法断定该学生的意外死亡,是否和学校有直接关系,但报道所呈现的几个细节却有必要严肃审视。

  比如,孩子倒地十余分钟后,直到附近社区医院的医生赶到才进行心脏按压急救;有消息称,涉事学校的校医并没有获得从业资格证。此外,学校组织夜跑的带队老师并不是专业的体育老师,是否对学生体育运动做好了必要的风险预防措施也引发质疑。

  应该看到,上述细节是否与孩子的意外存在直接关联,尚需要科学结论,学校在孩子的安全问题上也不应该承担无限责任。但是,诚如家长所呼吁的,希望儿子的猝死能够警醒学校和家长,“不要再发生这样的悲剧”,这起意外事件是否暴露了学校在学生安全保障上的一些普遍短板,不能不有所反思。

  如在学校的医疗急救能力方面,当前校医数量严重不足、专业素质不过关等问题就比较突出。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但从此前媒体的调查来看,多数学校并未达到这一要求。此事中,涉事学校为一所学费高达6万的“国际学校”,作为相对高端的私立学校也被指“校医并没有获得从业资格证”,这未尝不是校医力量普遍孱弱的一个缩影。

  虽然说提升学校的医疗急救能力,很难百分百预防意外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却有助于最大程度减少“最坏情形”的出现。学校在校医、急救能力的配备与保障上呈现出普遍的不足,一方面反映出相应的投入未能达标;另一方面,在对学校的综合评价中,像医疗救助能力这样的软实力考核或仍处于相对被忽视的状态。唯有这两个方面都有针对性地补强,学校的医疗急救水平才能有效提升。

  此事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那就是对学校体育专业能力的保障,以及相应的安全事故调解机制的完善需要跟进。日前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加大力度配齐中小学体育教师,未配齐的地区应每年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体育教师;要健全政府、学校、家庭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范和处理机制,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试行学生体育活动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机制。

  也就是说,不管是上体育课,还是安排学生体育活动,都要保障“让专业人做专业事”,这实际上也是减少意外风险的内在要求。而在意外事件发生后,如何厘清责任,也要有相应的机制,给学校、教师、家长提供更明确的预期。

  每一起意外事故都各有各的诱因,很难通过事前预防避免意外发生,但该有的防范措施做到位,却能够减少意外风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发生意外的现象这些年已经出现过不少,其中哪些是很难规避的意外,哪些是可以预防的客观风险,应该在全面、科学的分析基础上打好“补丁”。这不仅关乎学生安全,也有利于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以及社会正确看待体育课及其风险。(朱昌俊)

责任编辑:郝悦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