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硫磺八角超标16倍,不能默认“存在即合理”

2020-09-22 18:00:09

硫磺八角成为市场主流,无硫八角由于“在价格、存储、利润上都没有市场竞争力”反而被边缘化。这个过程,其实是对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的现实诠释。

  每年8月,全国各地的批发商都会赶到广西南宁三塘镇采购八角。这里的高峰天然香料物流中心是当地最大的八角交易市场,一天出货量高达300吨。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个庞大的交易量背后有个公开的秘密:八角市场正在被违规的“硫磺八角”吞噬。在高峰市场,为了缩短工时、降低成本,大部分商家都使用硫磺熏制八角,而批发商为了逐利也会采购硫磺八角,并销往各地的饭店、食堂等。记者搜集硫磺八角样品送检,结果显示,二氧化硫残留量达到500mg/㎏,相比原八角国标,超标16倍多。

  据说,早在2005年,广西的八角产量就占世界产量的90%以上。在当地,“硫磺八角成了绝对的主流货物”。根据专业人士的说法,硫磺熏八角是当地的土方法,这种做法对人体的损害程度需要考量硫磺用量大小,目前没有严格数据和指标支撑其危害程度。而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硫磺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但八角并不在其适用范围之列。这种状况意味着,市面上流通的八角大多数都可能是违规产品。

  为何明显违规的硫磺八角反而会成为主流?从市场逐利性的角度并不难理解。据说,用硫磺熏制八角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和增加八角色泽”。久而久之,价廉物“美”的硫磺八角便成为市场主流,相应的,无硫八角由于“在价格、存储、利润上都没有市场竞争力”反而被边缘化。这个过程,其实是对劣币驱逐良币效应的现实诠释,它反映出,在有效的市场规范缺失的情况下,市场自发性可能带来某种扭曲。

  这里的市场规范失效,得从两个方面来看。首先就当地来说,监管的“放水”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有当地店铺老板直言不讳——自己的硫磺八角不怕查,他们有应对办法,“检查的时候市场会提前通知,这些硫磺八角打包放到仓库不摆出来,直接拿足干的八角给他们抽检。”可见,不能完全用市场的失灵来解释硫磺八角的“反客为主”,说到底它的流行离不开监管的“助攻”。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一结果,又很难说仅仅只是地方监管问题所致。报道中提到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已经废止的八角国标《GB/T 7652-2006 八角》中,其实明确规定“八角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应小于30mg/kg”。而现行的八角国家标准《GB/T 7652-2016 八角》中,并没有标注八角中硫化物的限制含量。为何原有标准会被废止,这是不是对大面积市场失范的妥协,从而又进一步给扭曲的市场释放了什么信号?这一点显然值得深思,也应该有权威说法。

  当前,消费之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被提到了新的高度,但如果产品质量标准不能有效提升,甚至对市场违规行为形成“妥协”,这既不是科学的市场监管该有的态度,也无益于消费信心的建立。

  其实,不管是从消费还是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此事都应该让相关部门深思,我们到底该以怎样的标准来发展八角产业,或者说我们该向消费者呈现怎样的八角产品?而作为八角的主产地,广西更应该及早认识到,违规熏制的硫磺八角一时赢得了市场,却不可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它损害的还是地方产业的长远利益。趁早转型,才是正道。

  硫磺八角的安全危害性还需要进一步作科学厘清,同时,其普遍的违规操作,不能因为成了市场的主流和常态,就将之默认为“存在即合理”。让更多人在市场上买到无硫的八角,不该是奢望。(朱昌俊)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