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更换教材,问过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吗
巴彦淖尔市应该向公众讲清楚,为什么之前在中考前2个月突然换用包头市的中考考卷,打得学生措手不及?当地有没有考虑到同时使用两套教材对学生造成的困扰?
都说“分是学生的命根”,考试的范围来自教材,若教材朝令夕改,肯定会严重影响所有学生和老师。多年来,内蒙古巴彦淖尔一直采用“仁爱版”的初中英文教材,2019年5月,在距离中考还有两个月时,巴彦淖尔市教育局突然通知中考全部使用包头市中考试卷,而包头用的是“人教版”教材。结果,巴彦淖尔考生在分数上吃了大亏,比包头市低了近13分,及格率仅为26.96%。
考的和教的不一样,当地的学生不得不混用两本教材,老师、学生都痛苦不堪。内蒙古巴彦淖尔宣布从2020年秋季学期开始,选用“人教版”教材代替“仁爱版”教材。被“动了奶酪”的仁爱所提出质疑:巴彦淖尔市教育局是用换考题的方式倒逼换教材,表示目前已经对此提起了行政诉讼。
全国中小学教材是一个“大蛋糕”,该市场的总码洋每年在300亿元左右,教辅书总码洋每年在600亿元左右。2001年,全国教材市场放开,改革的最初目的是打破人教社“一统天下”的垄断格局,之后苏教版、湘教版以及仁爱版教材纷纷进入教材市场,形成教材市场百花齐放的局面。
但是,教材的市场化竞争也带来了一些乱象,特别是地方教育职能部门、出版商和学校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利益关系,产生了一些灰色地带。比如,2014年“仁爱版”教材里竟有活页广告,一时舆论哗然。有的形成出版社对教育部门官员的“公关”和“围猎”,有的闹出风波,比如2010年,安徽省五地市学期中途更换学生教材,2011年,黑龙江省三市多年使用未获批教材。
针对这些乱象,教育部在2014年公布了《中小学教科书选用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强化行政监督、选用透明化等举措来规范这个巨大的市场。其中就明确,“教科书版本选定使用后,应当保持稳定。”“如需更换教科书版本,应当从起始年级开始,由学校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请,教育行政部门应委托专业机构征求使用地区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意见并进行评估。”
那么,到底巴彦淖尔市应不应该换教材呢?学生用了多年的教材,换要讲出换的理由,给出让人信服的证据,证明之前教材不适用于当地,并将学生、家长以及老师的强烈诉求讲清楚。此外,巴彦淖尔市应该向公众讲清楚,为什么之前在中考前2个月突然换用包头市的中考考卷,打得学生措手不及?当地有没有考虑到同时使用两套教材对学生造成的困扰?这个涉及当地学生升学前途的事,应该坦坦荡荡地把换教材的理由向公众解释清楚。
出版社有出版社的利益,教育部门有教育部门的道理,但是说一千道一万,教材改革、教材更换不能折腾孩子,不能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千万别把孩子的教育当成“实验田”来种,种不好庄稼是一季,教不好孩子是一辈子。这次换教材之争,还得回到学生利益最大化这个本位,让这次事件对正常教学的冲击降到最低。教材定了就不要轻意换;要换就要拿出充足的理由;已经换了,就别再折腾回来。教材是一门生意,但它更是崇高的教育事业的一部分。(沈彬)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