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吐槽社区干部“草包”被拘,还需有更全面的回应

2021-01-27 17:47:17

因为群众一句吐槽,就浑身不舒坦,想方设法实施打击报复,这是不折不扣的权力任性。在某种程度上说,官员接受群众的“吐槽”,是其履职应当承受的正常压力。

  1月26日深夜,贵州毕节警方通报对女子微信群骂社区支书“草包”被行拘事件的处理。毕节市公安局认定传唤程序违法,依法撤销七星关分局对任某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案件涉及派出所所长及办案民警已停职接受调查。对于是否存在办关系案、人情案等违法违纪问题,七星关区纪委监委已经成立调查组介入调查。

  业主质疑社区支书办事不力,却遭到警方跨市行拘(当时女子在贵阳),这一幕对普通人来说可谓“天降横祸”。诸多网友质疑:批评基层干部何以付出如此大的代价?警方的执法程序是否合乎规范?更重要的是,这一后果是否会造成某种“噤声”效应,让公民进行合理监督时面临更多顾虑?

  “草包”确实是具有贬损意味的词语。在生活中,如果骂一个人是“草包”,很可能引发对方的不悦。但是无论如何,使用这样的语言还远远不到被处以行拘、被剥夺自由的地步。如果是发生在普通公民之间的冲突,即便执法者介入,最合适的方式是教育和劝导,从民事角度协调双方的矛盾,而不是动用公权力“上手段”。

  更何况,被吐槽是“草包”的是基层社区干部。一般来说,“批评官员的尺度”不同于对一般公民。在涉及公共利益时,公民对基层干部的批评属于对公共事务的评论,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对其个人人格的侮辱。因此,即便“草包”一词有些不太文雅,依然属于公民行使表达权和监督权的范畴。

  因为群众一句吐槽,就浑身不舒坦,想方设法实施打击报复,这是不折不扣的权力任性。党的基层干部,本该有“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的气度。在基层治理中,各种矛盾、冲突客观存在,如果连来自人民的一句抱怨和吐槽都容纳不了,还怎么认真化解矛盾?如果这点“委屈”都受不了,就根本无法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相关工作也无法正常开展。在某种程度上说,官员接受群众的“吐槽”,是其履职应当承受的正常压力。

  我们党对来自群众的批评历来抱有谦虚谨慎的态度。老一辈革命家听取群众批评甚至“骂声”,党和干部的威信明显上升了,具体工作也更好开展了。要知道,“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我党做群众工作的传统。在毕节这起事件中,女业主不是无端对社区书记进行谩骂,而是旨在指出其工作不当不足之处。对于业委会因何没有召开业主大会,跟物业公司签订的正式物业服务合同是否合规,社区本来就有正面回应的职责。社区支书不是首先反思工作做的不到位的地方,不从维护居民权益的立场出发开展工作,可谓明显偏离了群众路线。

  区区一个社区支书,从哪里获得“耍官威”的能量?是什么推动了警方违法违规实施行政处罚?公众需要一个更明确的答案。目前,纪检监察机关已经介入调查,相信不久以后会有更全面的回应。由此事出发,不仅要反思个别基层干部权力任性、行为嚣张的问题,也要进一步检视相关地方的基层权力生态是否健康。(王钟的)

责任编辑:郝悦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