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依赖查重是高校懒政的表现
扎实的教育,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学习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把论文原创性的判断权完全交给机器,实则是放弃了教师应有的职责。
毕业季来临,对高校毕业生来说,还面临着最后一关考验——论文审查及答辩。其中,对毕业论文重复率的筛查与评判,早已成为各大高校确定毕业论文合格与否的普遍做法。通常,高校查重以中国知网提供的服务为准,且这项服务原本仅向机构提供。然而,毕业生为了确保论文通过,产生了自己先查一遍的需求。为此,一些网店提供了面向个人的查重服务,甚至有网店声称可以“降重”,即根据查重结果帮毕业生修改论文。
在习惯于以数目字管理的当下,高校以论文重复率作为原创性的判断标准,似乎让不少人习以为常。应该承认,当论文查重技术刚出现时,其确实能够便捷地分析论文的原创程度,一些引用过度、涉嫌剽窃的论文,通过这一技术得到甄别,相应责任人也得到了及时处置。然而,随着查重成为常态,查重技术也暴露出诸多缺陷,过度依赖查重的做法,也丧失了高等教育独立判断、因材施教的宗旨。
“一刀切”的重复率要求,缺乏对学科与研究对象差异的照顾。众所周知,不同学科、不同研究课题对必要合理引用的需求存在诸多差异。例如,文史哲学科的论文写作,常常建立在大量对原著和他人观点引用的基础之上。如果论文写作者为了满足重复率指标而“降重”,要么不得不舍弃必要的引用,要么扭曲、修改原文,这同样是学术不规范的表现。过于严苛的重复率标准,甚至可能让作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就受到束缚,影响正常发挥。
“机械式”的重复判断标准,让有心者可以轻而易举骗过机器“降重”。目前,一些网店提供的所谓“降重”服务,存在关键词同义替换、变换句式、段落分割、语义转述、删减重复部分和英汉互译等手段。然而,如果一篇论文本身的原创性不足,甚至是剽窃的,那么再怎么“降重”,都无法为之洗白。当论文重复率成为高校判断论文原创性的最主要标准,那么这样的论文就可能蒙混过关。如此,查重非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破坏公平,投机取巧者花较小的力气也能顺利通过。
每当毕业季,评审教师需要阅读大量毕业论文。现实中,每个教师阅读单篇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都极其有限。很多时候,教师只能大致浏览论文的逻辑框架和主要观点,做不到一字一句细读,更不太可能为了核实原创性,将其与已经发表的学术成果比对。因此,高校将原创性审查交给机器检测,或许有无奈之处。可是,教师人力的紧张,并不是放松对论文质量要求的理由。
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和检验,应贯穿于学生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这其中,教师尤其是论文指导老师要承担主要责任。除了必要的开题答辩、中期答辩,指导老师还要随时了解学生写作进度,掌握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此,才能对论文质量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在答辩、查重等流程之外,对学生论文写作“撒手不管”,那么学生本人也可能放松自我要求,或者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干脆应付了事。
扎实的教育,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学习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把论文原创性的判断权完全交给机器,实则是放弃了教师应有的职责。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普及度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加强高等教育质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对论文原创程度的审核,从“技术为主、以人为辅”转向“以人为主、技术为辅”,正是改善学生毕业论文评价水平的具体方式之一。这需要评审教师花更多的心思,但无疑能够更公平准确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学术成长。
当然,加强人工评审的权重,还需要高校下放权力,让教师的权责相一致。现实中,不少教师不是看不到机器查重的弊端,也期待自己的评审意见起到积极影响,但碍于学校政策规范限制,无力发挥更大作用。在高校层面,要充分信任教师、发挥教师育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激发学术共同体在论文评价中的作用,而不是以行政的思维来要求学生的论文写作。(王钟的)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