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身体特殊考生提供支持,是现代教育的本分

2021-07-01 17:50:59

教育是现代公民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有能力先行一步,创造公平氛围,让每一个考生都能凭实力走进高校的大门。

  武汉大学官微喊话因白血病休学一年的高考考生,表示欢迎报考;北京重症眼疾学子高考做“大字卷”考了687分,已经填报了北大元培学院;安徽截肢考生完成志愿填报,第一志愿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类……高考成绩发布以后,一些身体存在特殊状况的高分考生受到社会关注,人们在为他们克服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叫好的同时,也关注他们入学以后能否得到适当的照顾,如何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其实,这些考生向往的高校也作出了令人鼓舞的反应,通过各种方式发出邀约,欢迎考生报考。做“大字卷”的重症眼疾考生刘翰文在向北大咨询时,得到的答案是:“我们学校什么情况的学生都有,安全等方面都不用担心。”

  考分面前,一律平等,这是高考制度的底线和基本要求。但是,衡量考生素养的分数,也并非完全不会受到能力以外的因素影响。比如,对于肢体存在残障的考生来说,答题速度可能会比普通考生慢一些;对于视力存在障碍的考生来说,他们辨别试题的效率也会受到制约。如果单纯因为身体条件的制约,导致考试发挥受到影响,对考生来说无疑是不公的。

  随着社会文明理念的提升,人们对公平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为特殊考生适当延长答题时间,提供专门制作的试卷,已被写入考试制度中得到充分保障。须理解的是,对特殊考生实施特殊支持,不是因为他们的不幸而怜悯,只是为他们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不让他们因身体限制留有遗憾。

  大学应该怎样对待那些身体在某方面存在特殊状况的学生,关乎教育的人文底色。过去曾有观点认为,一些身体存在障碍的学生无法胜任大学学习,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这样的认识无疑是狭隘和武断的,学生能不能胜任大学学习,应当由学生自己的表现决定,而不应该由任何第三方主观地判断。正因如此,这些年来高校的绝大多数专业降低直至取消了对考生的身体限制,并为这些特殊考生提供方便。

  事实证明,哪怕身体存在特殊状况,只要学习认真、踏实、舍得付出,也能圆满完成大学学业,甚至比其他普通学生做得更好。4年前,清华大学招办给甘肃定西残疾考生魏祥回信,信中的“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走红网络。今年,魏祥已经从清华大学顺利毕业,并被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免试直博录取。有理由相信,在他喜欢的科研道路上,魏祥能凭实力走得更远。

  随着高校重视对每一个学生的公平待遇,为特殊学生提供支持不再是“特例”,逐渐成为有章可循的制度。例如,清华大学为残疾学生制订了无障碍宿舍使用办法,魏祥已是第4个入住单间的学生,今后能获得类似无障碍宿舍等方面保障的学生会更多。有心观察校园建设的人也能发现,这些年高校越来越重视无障碍设施建设,教学楼纷纷增加了无障碍坡道,为身体特殊的学生提供应有的方便。

  世界因参差不齐而丰富,在这个世界上,总有部分人因为天生的不幸或后天的意外,承受无法挽回的身体功能损伤。对于他们的遭遇,只有“看到”才能帮助;对于他们的呼声,只有“听见”才能回应。身体特殊的人士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公共场合,为他们提供公共资源的便利,是一个社会应有的样子。教育是现代公民参与社会生活、实现自我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有能力先行一步,创造公平氛围,让每一个考生都能凭实力走进高校的大门。(王钟的)

责任编辑:刘朝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