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好评一元,打击网络水军刻不容缓
网络水军业务广泛、高度组织化的特征说明,这一行业的发展由来已久,也意味着,它不仅是将网络空间搞得乌烟瘴气,更是对人们形成了严重的误导。
网络水军到底是如何运转的?其背后隐藏着哪些不可告人的秘密?据报道,为揭开网络水军黑幕,记者加入十多个网络水军群进行卧底调查。
一次好评一元,评论越真报酬越高……从记者卧底的情况来看,网络水军的运作有两个明显的特征:首先,人数众多,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比如报道提到,一些派单任务群动辄几百、上千人,且业务涉及商品好评、影视控评、短视频热度等等,它们在网络上制造了大量的虚假跟帖、评论,形成流量泡沫。
其次,网络水军的产业链运作相当成熟,分工明确,且等级差异相当明显。报道提到,网络水军的派单,有专门提供高质量跟帖、评论的精品群,也有整齐划一复制粘贴的普通任务群,在基层的水军之上,还有“管理员”“大头目”等,组织分工严密。
网络水军业务广泛、高度组织化的特征说明,这一行业的发展由来已久,也意味着,它对于网络环境正在产生严重的破坏,不仅是将网络空间搞得乌烟瘴气,更是对人们形成了严重的误导。像有些商品明明是质量低劣,在虚假好评的包装之下,反而变成了物美价廉的畅销品。还有一些影视剧,还没有播出,一些虚假好评就提前占领了网络点评平台,扰乱视听。
站在法律层面看,网络水军的产业链中,不管是最末端的参与者,还是更高层级的组织者;不管是自我炒作、营销为目的,还是以诋毁、“黑”竞争对手为目的来组织跟帖、评论,都已经涉嫌违法甚至犯罪,这一点毋庸置疑。
一些公关公司或者媒介,无视违法甚至犯罪的风险,组织水军控评删帖、操控舆论,还是因为网络水军的产业链具有高度隐匿性,像一些任务群派完单就解散,这给追踪打击制造了困难。加上末梢的参与者众多,又容易形成法不责众的局面。
但越是如此,越不能纵容网络水军的产业链。事实上,现在的网络环境,已经被这些虚假的流量严重污染破坏,不管是观看一部影视剧,还是购买一件商品,我们需要付出越来越多的精力来仔细甄别它们的评价,避免踩坑。这种乌烟瘴气的局面,呼唤更严格的网络治理。
事实上,今年年初,《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就正式面向社会征集意见,对网络水军的规制在法律规章层面更加完善。
此外,公安、网信等部门还需要加强监督执法,不仅要严惩网络水军以及组织水军的公关公司、媒介等,还要顺藤摸瓜,揪出到底是哪些企业和个人在购买水军服务,为服务的明星或者自己的商品、影视剧目等来炒作、控评,从需求端入手,实现源头打击治理。
那些掌握巨大流量的网络平台,不管是电商类还是点评类,同样需要强化主体责任。一方面,不断完善用户注册、账号管理环节,严格清理那些僵尸账号,将实名制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有更成熟的内容审核机制,对于那些格式相近、内容趋同的跟帖、评论,要及时介入监控,识别异常,提高网络水军批量组织发帖控评的参与难度。
打击网络水军需要协同发力,形成治理的合力。唯有如此,才能让网络空间回归清朗、健康。(熊志)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