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元剪辑课”等互联网课程骗局的杀伤力不容低估
除了严防一些“歪心思”的市场力量伺机而动,也应该促进相关公共服务的提高,更好地满足中老年群体互联网技能学习的新需求。
随着互联网短视频的风靡,不少人希望通过线上学习视频剪辑,部分商业机构也看中了相关用户的这类需求,在网络直播平台大肆兜售所谓的“零元剪辑课”,并以此来牟取不当利益。目前,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警方已受理相关案件,潢川县隆古派出所向记者透露,根据当地近半年来的调查,目前已经在全国发现几万名受骗人员,且多为50岁以上中老年人,目前排查出的涉案金额已经上亿元。
短视频风行,视频剪辑技术俨然成为一种新的国民“基本技能”,对于一些不足以自学这门新技能的中老年群体来说,相关剪辑课的确是一种刚需。但是,一些市场机构明晃晃地把这门生意做歪了,作为新技能的剪辑课变成了新的诈骗手段。
比如,一些机构起初以免费视频制作课的噱头吸引用户报名并提交个人信息,后续再一步步诱骗消费者交“学费”——先以许诺涨粉、变现、达不到效果可全额退款等让用户交钱参加进阶课程,然后再推出要价更高的“涨粉包”……不少用户正是在不断的虚假承诺和充满算计与猫腻的合同中掉入了对方提前设好的消费陷阱,最终不仅没学会真正的视频制作技能,几千乃至上万元不等的“学费”也石沉大海。目前,警方已对案件进行查处,但此案的受害者之多、金额之大,足以看出互联网课程骗局的杀伤力不容低估。此类互联网“坑老”骗局再次提醒社会,与时俱进地强化对中老年群体的防骗教育,只能强化,不能弱化。
随着互联网发展,传播形式也不断更新,也持续催生新的技能焦虑,一些老人乐于学习,不愿被新技术抛下,其实是好事。但是,很多市场机构从中嗅到的是割韭菜的“商机”,而不是把心思放在真正的课程上。眼下,除了谴责诈骗方的利欲熏心,这一现象也提醒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到,当下互联网的诈骗环境依然过于“宽松”。比如,这些“零元剪辑课”在大面积“现原形”之前,都是在网上各规范渠道公开推广的,相关营销、付费也都是在线上完成。在其中,诸如“包教包过、十天变大神、薪资过百万”等有违《广告法》的营销话术也公然出现。
据此,如果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严格把关,这样的骗术实在不该如此轻松地得逞,或至少不该发展到如此规模才拉响警报。那么,平台和监管部门的诈骗预警机制去哪了?这样的案例一而再地发生,对于完善相关预警机制又有哪些教训和启示?这些都该有全面而严肃的复盘、总结。
另外,受害者之多、金额之大也说明,短视频制作发布技巧对中老年人群来说具有巨大吸引力,除了要严防一些“歪心思”的市场力量伺机而动,及时规范相关的市场化服务,也应该促进相关公共服务的提高,更好地满足中老年群体互联网技能学习的新需求。比如,街道社区等社会服务部门或志愿群体是不是可以将视频剪辑课等知识型授课纳入相应的养老服务体系?过去曾有一些社区街道向中老年群体推出智能手机公益培训,在此基础上,将相关培训延伸到短视频的制作发布,或有其现实需求。(朱昌俊)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