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绵密制度保障留守儿童的未来
2017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超一成农村完全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年不见一面。这就提出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命题:能不能让父母与留守儿童在一起?
日前,民政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安排部署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启用上线工作。会议指出,此次组织开发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录入、审核报送、汇总分析等功能模块,为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数据更新、比对核实、组合查询、定期通报、实时报送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平台支撑和有效的技术保障。
先摸底,再兜底。全国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式启用,意味着相关部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状况有了准确掌握,这为接下来的精准关爱、精准帮扶、精准保护搭构了翔实的信息工程,而且还能提供可资政策立论的智库功能。同时应该看到,建立信息台账只是重要一步,如何最大程度让留守儿童受益,仍考验着相关部门的行动力。用制度保障他们的未来,这是全社会的责任。
去年11月,民政部首次对外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6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有902万人,其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805万人,无人监护的36万人。由于缺少父母照料,留守儿童的心灵难以得到爱与情感的滋润,但这种情感与心理需求却往往被忽视。因此,启用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之后,应动员更多人士走近他们身边,走进他们心中,在心理疏导、情绪引导、情感顺导上多下功夫,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关爱与呵护。
然而,外人再热烈的慰藉,也无法取代亲情的浇灌。“我舍不得你们走,可以不走吗?”“三年没有见爸爸妈妈了,都快记不起来他们的模样了,只要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哪怕是挨打也觉得幸福”……见诸报端的留守儿童心声,无不说明他们需要父母的温暖怀抱,他们渴望与父母生活在一起。2017年度《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显示,超一成农村完全留守儿童与父母一年不见一面。这就提出一个必须正视的现实命题:能不能让父母与留守儿童在一起?
事实上,国务院去年2月发布的《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已明确要求,到2020年儿童留守现象明显减少。从这个角度审视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管理系统的启用不难发现,一方面固然需要善待现有的留守儿童,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帮扶;另一方面也需要减少留守儿童,让他们回到父母身边,享受到最基本的人伦之情。解决途径之一是,彻底解决随迁子女上学难题。早在2008年,中央就给出了解决之道:“流入地为主,公办为主”。父母在哪里务工,孩子就有权利在哪里上学。在具体的落实中,各地都有义务让善政不打折扣地落地。解决途经之二,则是让父母回到孩子身边。从这个角度讲,留守儿童集中分布的中西部地区需要继续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农民可以在家门口找到满意工作,自然无需背井离乡。
“我的家庭没有红,没有绿,只有一片灰黄”,曾有留守女童在作文中如此描述自己的心境。如今,一系列制度设计正在发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随着各界对留守儿童帮扶更加丝丝入扣,那些孤独的留守儿童在制度善意的温暖之下,心情会明亮而斑斓起来,也将逐渐感受到生命的绚烂。(王石川)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