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青蒿素作为多功能药物更值得关注和研发

2019-06-19 17:56:22

青蒿素的一药多用功能很多都是=建立在抗御疟原虫的机理之上,当然有些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但这已一定程度上说明,青蒿素的一药多用有深厚的科学基础。

  据新华社6月17日消息,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抗疟机理研究”“抗药性成因”“调整治疗手段”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于近期提出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切实可行治疗方案,并在“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适应症”“传统中医药科研论著走出去”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权威专家的高度认可。

  青蒿素在原有治疗疟疾的基础上获得了专业人员的更多关注和研究,他们认识到青蒿素具有更多防治多种疾病的功能和效果。对此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研究,将其研发和拓展成一药多用的“黄金药物”,让更多的人受益。

  青蒿素当然不是神药,但是研发成多功能药物早有基础。事实上,屠呦呦团队的研究已经证明,青蒿素也有治疗红斑狼疮的独特疗效。在“青蒿素抗药性”研究获得进展的同时,屠呦呦团队还发现双氢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有效率分别超90%、80%。当然,这只是一期临床试验结果,还需要二期和三期临床试验,才有望进入临床使用。

  青蒿素也表现出了对其他疾病的潜在疗效。近日,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报告称,青蒿素有助于治疗先天性耳聋。这是以基因突变的斑马鱼为实验对象获得的结论。斑马鱼存活的关键是能否在游动时保持平衡和准确感知水流,这些能力都需要内耳中的毛细胞发挥作用。研究人员用青蒿素对基因突变的斑马鱼进行治疗后,斑马鱼的存活率从5%升高到45%。原理在于,青蒿素有助于重建内耳的听觉细胞功能,可以使斑马鱼内耳中产生更多的有用蛋白质,帮助毛细胞重新建立起听觉连接。由此可以推论,青蒿素或可治疗人的先天性耳聋,以及其他因毛细胞损伤而导致的听力减弱或丧失。

  此前也有一些研究表明,青蒿素对多种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恶性肿瘤细胞表面过度表达转铁蛋白受体,因此转铁蛋白被广泛应用为药物载体,如果能将青蒿素转运到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的细胞膜就成为青蒿素攻击的主要靶点。肿瘤细胞膜遭到破坏后,其通透性会发生改变,让细胞外大量的钙离子会进入细胞内,诱导细胞程序化死亡,即凋亡。此外,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也导致细胞内的渗透压发生变化,细胞吸收大量水分后,发生膨胀直至细胞死亡,即“胀亡”。

  青蒿素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从而能治疗癌症的原理,与其抑制疟原虫的原理相似。青蒿素会被血红蛋白中的血红素这种特定的含铁化合物激活,然后作用于疟原虫的食物泡、表膜、线粒体,再其次是核膜、内质网、核内染色物质等。由于青蒿素能干扰疟原虫表膜和线粒体的功能,也就能阻止疟原虫的消化酶分解宿主的血红蛋白成为氨基酸,后者是疟原虫的食粮。疟原虫无法得到食粮,很快就产生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导致虫体瓦解并死亡。

  显然,青蒿素的一药多用功能很多都是建立在抗御疟原虫的机理之上,当然有些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如可能治疗人的先天性耳聋等,但这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说明,青蒿素的一药多用有深厚的科学基础。

  医学史、药学史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一药多用的“万能药物”有很多,如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在100多年的使用史中人们发现,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预防心肌梗死和心血管病、抗炎症的作用,同时还有治疗粉刺、治疗昆虫咬伤,以及帮助家庭养花的作用。

  让青蒿素成为万能药物,还有经济成本和研发上的重大理由。美国塔夫茨大学的研究表明,成功研发一种药物需要的总费用为25.58亿美元。而且,药物开发周期从临床前靶点筛选到最终上市,平均至少13.5年(不包括靶点确认阶段)。如此高的成本决定了,研发一种新药非常困难,上市后也会相当昂贵,很多病人都负担不起。

  相比而言,如果能对一种上市多年而且在临床治疗中疗效良好的药物进行治疗其他疾病的潜力开发,要比重新研发一种新药省事省力省时得多,例如抗真菌药物雷帕霉素,也是一种免疫抑制剂,现在还被发现有抗癌作用,可以抑制某种胰腺癌的发展并且阻断其扩散。

  因此,在聚焦于屠呦呦团队的重大进展之时,不妨再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投入于青蒿素抗红斑狼疮、抗癌和治疗先天性耳聋的研究中,或许将会让青蒿素比肩阿司匹林、青霉素等药物,得到更多的认可。(张田勘)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