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必为基因编辑大豆杞人忧天

2019-07-05 17:19:57

创造出的新品种可以既适应长日照,也能适应短日照地区生长,让大豆在更为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种植,让大豆在更为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种植。

  中国农业科学院近日发布消息称,该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定点敲除大豆开花调控关键基因GmFT2a和GmFT5a,创制出更适合低纬度地区种植的基因编辑大豆。这一研究结果已经在线发表于《植物生物技术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一听这个消息,在一些人的脑海中马上浮现的是转基因大豆,在留言中也不分青红皂白就口出粗言。其实,稍安勿燥,先看清并理解透了基因编辑大豆是什么,再行评判也不晚,不能一看到这个产品是“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就认为是转基因大豆。

  基因编辑是利用基因剪刀,如CRISPR/Cas9对植物或动物基因组上的某一基因进行敲(去)除,或者增加一段基因,或者是屏蔽一段基因,抑制其正常功能,又或者是让一段基因移位,从前面的顺序挪动到后面,或反之。当然,广义的基因编辑也包括转移一段外源性基因(目标基因)到一种作物或动物的基因组中,以发挥目标基因的特殊功能。

  但是,此次农科院的基因编辑大豆并没有转移外源性基因到大豆中,只是敲除了GmFT2a和GmFT5a基因,这两个基因可以说是一种生物时钟基因,是大豆的重要开花促进因子。

  大豆的生长对光周期反应敏感,绝大多数品种只有在日照长度缩短到一定限度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进而开花结荚。也因此,一般的大豆品种转移到北方种植时,往往晚花晚熟、生长期延长,甚至不能开花或正常成熟;但是,在向南方转移种植时,则一般表现为过早开花、生长期缩短,产量降低,甚至不能正常生长。这种光周期反应特性使得大豆品种适宜种植区域普遍比较狭小。如果用基因剪刀敲除这两个生物时钟基因,创造出的新品种就可以既适应长日照,也能适应短日照地区生长,让大豆在更为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种植,也能适应短日照地区生长,让大豆在更为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种植,由此不仅会大幅提高产量,还会收获种子。因此,对转基因大豆担忧的人可以放心,因为有了种子,就不会去买转基因种子来种植,实际上是一举多得的举措。

  现在的转基因大豆主要转入的是抵抗除草剂草甘膦的基因,但是,这种基因也并非是来源于动物或微生物,而是来自其他植物,即来自矮牵牛的抗性基因(EPsPs基因),研究人员把它导入大豆基因组中,培育出了抗草甘膦大豆品种。由于转基因大豆具有耐受草甘膦的基因,农民在种植时就可以施用草甘膦来去除杂草,不会损害大豆苗子,从而保障大豆的产量。但是,转基因大豆真正的隐患是,如果长期使用草甘膦,可能会让田间的杂草产生抗性,反而会让农民使用除草剂越来越多,既造成生态危机,还可能让耐受草甘膦的杂草植物基因在大自然中产生漂移,进而使更多植物耐受草甘膦。同时,这样的大豆对人是否有害,现在还处于争论之中,需要更多的科研究来证实。

  比较而言,把GmFT2a和GmFT5a基因敲除并不是把外源性基因转移到大豆中,而是减少了大豆的两个基因,既不会产生耐除草剂基因漂移的潜在危害,也不会有大豆被除草剂污染从而可能危及人健康的担忧。尽管基因编辑大豆和转基因大豆都涉及基因,但却是两种大相径庭的现代新产品。现在的基因编辑大豆并非转基因大豆,其安全性与传统大豆不相上下,因此既不要把基因编辑大豆与转基因大豆混为一谈,更不值得为基因编辑大豆杞人忧天。(张田勘)

责任编辑:刘朝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