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生机场扔币,科学素养出了问题
最需要从医科大学生抛硬币祈福治病这一事件来反思的,是如何定义科学素养和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升科学素养,以及如何信任专业知识和遵守专业伦理。
据澎湃新闻报道,近日,23岁的医科大学毕业生王某某因为在机场扔币被行政处罚200元。9月初,王某某一家10余人乘坐航班去参加亲戚婚礼,飞机落地时王某某从舱门和廊桥之间缝隙抛下3枚硬币。因为涉及飞行安全,机场人员立即向机场警方报案。事后,王某某称,当时同行的表姐孩子在飞机上拉肚子,想着老家有扔硬币祈福避灾的说法,就扔下了3个硬币,不知道这是一种违法行为。
如果王某某不相信扔硬币祈福避灾的说法,就不会在机场扔币。但是,为何一名医科学大学毕业并且正在考研的学生会相信这种没有任何科学根据的说法呢?这当然与其科学素养的缺失有关。
进一步看,王某某学的是医学,更应当理解和深知疾病的起因、诊断、治疗等过程和原理,但其还是试图以抛币的行为来“医治”表姐的孩子。这样看来,她不只科学素养低下,专业素养恐怕也和科学素养一样堪忧。出现这种问题,不得不从科学素养的内容和养成上找原因。
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发起的“2061计划”编制的《科学素养的基准》对科学素养的定义是:熟悉自然界,尊重自然界的统一性;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的一些重要方法;了解科学的一些重大概念和原理;有科学思维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并认识到它们的长处和局限性;同时,还应该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
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对科学素养的定义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四科两能力”: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
两者比较,并没有大的区别,都要求有科学思维(科学精神),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具体的科学素养的内容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因而也显示了两国公民科学素养的差异。
中国的科学素养的内容包括“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传统中国哲学和文化观念,但是美国的科学素养内容限于生物学和健康科学、数学、物理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技术5个领域。这种差异背后,其实是关于是否应把传统哲学的内容归入科学素养,以及传统哲学是否可以指导自然科学研究的争议。科学素养内容的不同,当然会体现在有多少公民具有科学素养,以及具有什么样的科学素养。因此,这名医科大学生不信现代医学而信“抛币祈福”也是有内在原因的。
从整体情况看,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差距。2018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是8.47%(每100位公民中,仅有不足9人具有科学素质)。不过,这个结果已经体现了巨大进步。2010年中国人的科学素养只有3.27%,2015年提升到6.2%,按照中国“十三五”规划方案要求,到2020年底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要达到10%,而且,中国也提出了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养行动计划(2006-2010-2020)》。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即便中国公众的科学素养已经大大提升了,但也差得太多。美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1988年已经达到了10%,2008年提升到28%。瑞典公民2005年具有科学素质的比例已经达到35%。仅与美国比,中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就落后了30年之多。水不涨,船不高,因而也能理解为何医科大学生不信科学反而迷信。
此次医科大学生的抛币祈福只是个别现象,或许不足以说明中国人的科学素养水平。但是,这一点暴露的短板却非常大。不信现代医学而信抛币祈福,不只是科学素养问题,而是不信自己的专业知识,没有科学精神和思维,以及不按科学方法处理自身和社会的问题。按照专业精神和方法,要到医院进行各种检查才能确定孩子的病因,即便没有精细的检查,也应该以现代医学的知识推论。
而无论是医学生还是其他学科的学生,毕业后不按科学的思维、方法、过程来对待生活和工作,都是既丧失了科学素养的常识,也丢掉了专业知识和科学精神,这才是最可怕的。因此,最需要从医科大学生抛硬币祈福治病这一事件来反思的,是如何定义科学素养和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提升科学素养,以及如何信任专业知识和遵守专业伦理。(张田勘)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