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留守女孩选择考古”,根据兴趣选专业是对人生道路的负责

2020-08-03 13:25:11

生涯教育不只是指导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做出适合自己的规划,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近日,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文科676分的成绩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一事引发关注。7月30日,钟芳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受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以及未来规划的考虑,她选择了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以后会读研深造,做考古研究。一时间,网友对钟芳蓉“报考考古专业”的选择产生疑惑:为什么不读更好就业、更赚钱的专业呢?

  选择专业志愿,首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自己的兴趣。当前,不少考生填报志愿,没有明确的兴趣趋向,而是盲目跟风,填报他人眼中的“热门”专业,有“钱景”的专业,结果进入大学后,才发现专业根本不适合自己,从有“钱景”的专业毕业却找不到工作的大有人在。

  钟同学坚持选择考古专业,而且做好未来的学业发展规划和职业发展规划,这难能可贵。更可贵的是,其父母支持子女的选择。选择感兴趣的专业,在实现人生价值方面,并不比选择所谓能赚钱的专业差,这非但不是一些人所言的“对家庭不负责”,而是更负责。

  专业选择、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不是一条设定好的直线,而是会受很多外在因素影响。近年来,名校毕业、“热门”专业毕业的学生,只能找到很普通而不能“发大财”的工作,是十分常见的,其中不乏当初专业选择过于急功近利的因素。可见,如果盲目选择他人建议,而自己不感兴趣的“好专业”,很可能适得其反,不但影响自己的学业发展,还影响未来的求职。

  只要看一下我国两院院士所学的专业,就可发现,院士们所学的专业、从事的职业,很多都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的“冷门”,比如,农学、地质、矿业……但这些专业是国家、社会需要的重要专业,如能在这些专业领域做到最好,不仅就个体而言实现了人生价值,也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选择考古,并不意味着选择贫穷,认为搞考古就吃不起饭,这是对考古的误解。考古专业毕业后,大多到考古研究所、博物院工作,他们的薪酬相当于公务员工资水平。而之所以有这种认识,是由于很多人对专业、职业的现状并不真正了解,有的是望文生义,还有的则停留在传统的认知中。

  至于有人说搞科学研究很辛苦,如果只想在大学里轻松混到文凭毕业,什么专业都辛苦;如果没有专业兴趣,也同样会出现这类问题。如果一名学生对考古有明确的兴趣,就不会觉得很辛苦,而是会乐在其中。这正是成就事业的关键所在。

  因此,应该为钟同学的选择而鼓掌。有自己明确的专业兴趣,按专业兴趣选择大学、专业,这是好事,对于大学生生涯教育也是正面典范。我国正在推进的新高考改革,就要求学生在高一时,有初步的学校、专业目标,根据学校招生专业提出的选科要求,选择学科,这也就要求高中学校重视对学生的生涯教育。生涯教育不只是指导学生选择大学和专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能力,做出适合自己的规划,不盲目跟风,走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道路。开展生涯教育,要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从被规划走向自主规划,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在实现个体价值的同时,实现社会价值。(熊丙奇)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