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拿什么断绝“职业差评师”的财路

2020-11-18 19:13:26

必须斩断这条利益链,一锅端掉所有非法分子,让他们承受法律责任,只有从平台到司法机关需各尽其责,对职业差评师零容忍,他们才会失去市场。

  在外卖平台开店的赵铭(化名)称近日遇到了“职业差评师”,对方索要1800元未果,他的新店被恶意差评连续攻击近半个月,导致店铺的评分和销量急转下降。与此同时,广东广州另一家店铺店主也称接到了“职业差评师”打来的敲诈勒索电话,店主称最终支付1300元“赔偿费”息事宁人。据报道,记者调查发现,“职业差评师”现象存在于各大电商平台和餐饮外卖平台,有的利用平台的评分规则和店主对差评的恐惧心理,实施敲诈勒索。

  职业差评师早已有之,称得上商家的“苦主”。从媒体报道看,职业差评师越来越职业化和规模化,他们一本万利,无往而不胜,商家一旦被盯上,只能网上花钱消灾,否则后患无穷——差评导致店铺客流量下降,难以为继,甚至只好一关了之。

  职业差评师并非正当职业,游走在法律边缘,属于明火执仗地违法。消费者当然有权利对商家作出评级,但必须客观公正,而不能恶意差评。侵犯商家合法权益,应被追究法律责任。特别是职业差评师敲诈勒索,更是涉嫌犯罪,应受到刑法规束。揆诸报道,职业差评师获刑的案例并不鲜见,但后来者似乎并未引以为鉴,而是铤而走险,继续在这条黑道上走到底。

  绝不能放任职业差评师胡作非为,否则商家的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恶劣,商家活不下去,于平台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不利,于稳就业、保就业也不利,还会戕害法治精神。

  拿什么断绝“职业差评师”的财路?首先,平台应敢于担当。职业差评师在平台上猖獗是平台之耻,平台有责任敲打乃至剑指职业差评师,不给他们为非作歹留有空间。此前有媒体报道,在法院以敲诈勒索罪对三名差评师判处刑罚的基础上,某电商平台又拿起法律之剑,对此三名恶意差评师进行起诉,对以身试法的职业差评师就该严惩不贷。

  对平台来说,事后追责固然重要,事前防范也不可或缺。这体现在提高精准甄别能力,对那些屡屡打差评的所谓“消费者”多一些判断,调查他们是不是形成黑色利益链,如果发现不对劲,涉嫌违法犯罪,应主动报警,并配合司法机关追究职业差评师的法律责任。

  同时,公安机关也需呵护正义,维护法治环境。报道中提到一个案例,某商户被职业差评师敲诈后,前往当地派出所报警。但警方认为证据不足,未予立案。有关民警表示,该派出所也是首次接到有关职业差评勒索的报警,由于报警人只提供转账记录,无法确定对方存在敲诈勒索行为,建议商家在遇到这种情况后,先不要给钱,而是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搜集敲诈证据。这种提醒是有道理的,在提醒之后也应完善执法思路,关注此类现象,并及时依法出击,绝不能让职业差评师逍遥法外。

  对于受伤害的商家来说,更需提高维权意识,遭受不公平对待不能忍声吞气,也不能“花钱买平安”,应勇敢拿起法律武器对恶意差评师说不。恶意差评师更希望商家妥协,乖乖掏钱消灾,商家退一步他们进十步,一旦得到纵容势必得寸进尺越发嚣张。为此,商家应将职业差评师交由司法机关处置,用法律捍卫自身权益。

  还需厘清一点,商家在强力反击职业差评师的同时,还要确保自身没有把柄可抓。如果食品卫生频出问题,职业差评师就会乘虚而入。有个细节是,一商户坦言,“说菜里有头发、有馊味、吃了拉肚子什么的。我当时真的以为存在食品卫生问题,当晚就开会要求所有员工都要戴头套和口罩。”反过来看,这个商家一开始并没有要求所有员工戴头套和口罩,这显然不规范。如果自身管理不善,或者食品卫生不佳,自然被职业差评师抓住软肋一逞私利。

  拿什么断绝“职业差评师”的财路?法律!只有法律硬起来,让职业差评师吃不了兜着走,他们才会心存忌惮。报道称,刷评团队可以给竞争对手店铺刷差评,每条价格6元。可见,刷差评投入少,获益大,且存在一条龙式的的非法团伙,因此必须斩断这条利益链,一锅端掉所有非法分子,不仅要让他们承受法律责任,还应罚得他们“肉疼”。一言以蔽之,从平台到司法机关需各尽其责,对职业差评师零容忍,他们才会失去市场,不敢再搞歪门邪道,挣黑心钱。(王石川)

责任编辑:郝悦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