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投资、炒作在线教育,该冷静了!

2021-01-21 18:00:27

在线教育健康发展,需要资本和在线教育平台的经营者,吃透在线教育的“教育属性”,遵循教育的规律,不盲目进行炒作,这才是对用户负责。

  1月18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文点名在线教育,提出了“企业主体是谁?资本大规模介入引发哪些问题?如何加强监管?”三大问题。文章指出,寒假将至,猿辅导、作业帮等在线教育平台又活跃起来。微信朋友圈、抖音、电视、地铁站、公交站、楼宇电梯……学龄孩子家长目光所及之处,遍布了各大在线教育平台的广告。此外,融资大战也再度升级,猿辅导、作业帮先后宣布完成融资。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线下教育培训机构关门,很多地区的学生停课不停学,居家在线学习,在线教育因此迎来发展“风口”。一时之间,很多在线教育平台获得了很多流量,资本也随之而来。

  在这个时候,冷静思考在线教育的发展,对资本、在线教育平台以及整体教育发展都有利。因为一旦资本过度炒作在线教育,或者平台过度追逐流量,都可能很快面临“血本无归”的局面,所以必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

  流量不等于营利。不少在线教育平台都喜欢拿有多少用户说事,但其实,靠免费、营销广告获得的流量,其中“僵尸用户”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些流量要转化为愿意买单的用户,并不容易。大家所见的是,在线教育平台大搞烧钱营销,一番运作后,平台的用户增加了不少,可是这些用户并不买课。这导致在线教育机构的营销成本畸高,很多平台靠融资度日,一旦融资受阻,资金链就可能断裂,再风光的在线教育平台,都可能马上破产关门,引发退费风波和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

  规模不等于教育品牌。当前,舆论在关注在线教育平台时,都特别看重其规模,然而,从教育角度看,规模和质量、品牌恰恰是矛盾的。我国不少进入教育领域的办学者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办学之初,学校的口碑和教学质量都能获得保障,而随着规模扩大,质量和成本控制就会出现问题。原因在于,办学不是办工厂,教育强调个性化,而家长如何选择教育培训机构,也是依据其特色能否满足自身需求。强调规模效应的在线教育和家长追求更个性化教育,是很难调和的。有不少在线教育从业者都宣称在线教育可以替代线下教育、传统教育,这是痴人说梦。在我国,很多进入教育领域的资本,都把上市变成了教育企业成功的标志。

  新形式不等于新教育。对于在线教育,社会还有一种期待,希望在线教育能带来新的教育生态。不得不说,这种期待是不现实的。要有新的教育生态,必须改革教育评价体系,纯粹寄希望于利用在线教育的方式,推进教育创新,是不可能的。在当前的教育评价体系之下,在线教育被用来提分,强化应试教育。所有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在线教育平台,都存在严重的同质化问题,要么是学习工具类产品(刷题),要么是个性化提分产品(应试指导)。这也导致在线教育平台把更多精力用在营销上,而非提高教育质量上。

  对于在线教育平台,我国教育部等部门已经出台具体的规范意见,明确对在线教育平台进行教育备案审查制,加强对在线教育平台的过程性监管(包括授课内容、师资、收费等)。而在监管之外,要让在线教育健康发展,需要资本和在线教育平台的经营者,吃透在线教育的“教育属性”,遵循教育的规律,不盲目进行炒作、片面追求规模和流量,这才是对用户负责,也是对资本、从业者负责。(熊丙奇)

责任编辑:郝悦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