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商丘鹦鹉养殖陷非法困局:当务之急和长远之计都要有解

2021-02-04 16:55:01

不管是出于对以往作为不足的“救赎”,还是体现为民担当,帮助养殖户及时止损并走出困境,当地相关部门都应该多点紧迫感,主动担起责任。

  养鹦鹉30年了,咋就“突然”犯法了?在河南商丘,数百户鹦鹉养殖户眼下愁眉不展,还有点担惊受怕。据报道,当地已有30年历史的人工繁育养殖费氏牡丹鹦鹉产业,已经多次被外地公安部门认定为非法销售野生保护动物。40万只鹦鹉销售受阻,相关人员被抓捕,众多养殖户资金链断裂,面临着“养不起”“卖不掉”“放不了”的困境。

  在商丘已有30年历史的人工繁育养殖费氏牡丹鹦鹉产业突然陷入非法困境,这对当地一大批养殖户利益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而当务之急,是要对积压的40万只鹦鹉进行妥善处理。

  商丘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表示,已向上级相关部门反映商丘养殖费氏牡丹鹦鹉的实际情况,争取允许人工繁育种群进行商业性经营利用;当地还拟协调一定补偿资金,对鹦鹉进行妥善安置,并对养殖户中受影响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给予合理补偿,避免返贫。这些举措当然是利于解养殖户燃眉之急的,但面对大量鹦鹉积压、死亡的现实,当地相关部门的“拯救”行动需要抓紧。

  眼下正值春节前夕,能否及时处理好,关系到养殖户们能否过个好年。而像商业性经营利用,如果不抓住春节前的时间窗口,恐怕后面的难度会更大。一是春节期间不少市场经营活动会暂停,二是大量鹦鹉因为“养不起”而被饿死,拖得越久,养殖户的利益损失就越大。

  应该看到,抛开法律不谈,对目前大量鹦鹉积压一事,当地政府推动问题尽快解决,应是责无旁贷。一方面,当地的鹦鹉养殖业持续了数十年,并发展到一定规模,但对于法律变动带来的风险,以及相关经营许可证的办理,当地相关部门似乎并未为养殖户做好应有的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是造成今日之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大量鹦鹉积压,养殖户利益受损,本质上也是一个民生问题,地方政府及时妥善解决,更是为政伦理的基本要求。总之,不管是出于对以往作为不足的“救赎”,还是体现为民担当,帮助养殖户及时止损并走出困境,当地相关部门都应该多点紧迫感,主动担起责任。

  当然,除了尽快解决眼下的困境之外,人工养殖动物和与真正的野生动物之间的保护界限到底该如何合理界定,不只困扰着某一地的养殖户,更多的网友也表示关心。事实上,从公开报道来看,由于人工养殖动物与野生动物之间的保护界限不明带来的争议,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

  去年初,国家出台了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的相关决定,随后相关部门明确,一些动物的“人工养殖利用时间长、技术成熟,人民群众已广泛接受,所形成的产值、从业人员具有一定规模,有些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被列入禁食范围。这向外界示范了灵活界定的科学立场。但像鹦鹉这类人工养殖动物,到底又该如何界定,还需要进一步的说明。

  同时,此事也再次提醒,考虑到中国人工养殖业的多元化,及其在地方产业和农民增收方面的重要作用,尽快从法律上明确人工养殖与野生动物保护的边界,给予社会和执法部门更明确的预期,显得刻不容缓。

  一句话,目前商丘鹦鹉养殖户所遭遇的困境要尽快解决,而大量在法律上仍处于模糊地带的养殖行为,也亟待通过法律的修订来给出权威的界定。当然,后者不仅仅是某一个地方的事。但各地所暴露的问题,应该被立法者看到。(朱昌俊)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