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无人机撞上网红列车,整治“黑飞”不能留有盲点

2021-02-24 18:20:13

无人机影响的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各部门联动执法,才能形成综合监管之势。同时,有关部门要向社会公布限飞区、禁飞区,从而避免无人机不规范的飞行。

  随着天气转暖,春暖花开,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再次切换成“开往春天的列车”——由于沿线风景优美,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前往拍摄,无人机航拍更成为发现并记录独特景致的新潮方式。然而,就在2月22日下午,一架无人机与列车相撞后逼停列车的视频,不由令人揪心。尽管没有乘客受伤,也没有给列车带来明显破坏,但无人机逼停列车的惊险一幕,还是让人直冒冷汗。

  无人机与列车相撞,其潜在危险和后果不言而喻。由于列车行驶的高速度,如果无人机撞到车窗玻璃等相对脆弱部位,可能造成车体损坏,直接威胁行车安全和乘客安全。而且,列车受干扰后不得不降速行驶直至停下,还会造成后续车辆误点。轨道交通是城市的基础性公共交通设施,无人机“黑飞”无疑会破坏轨道交通运营秩序,影响许多人的工作生活。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明确指出:禁止在地面或者高架线路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升放风筝、气球等低空飘浮物体和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这意味着,许多利用无人机近距离拍摄轨道交通的行为均违反了上述规定。由于无人机视角与肉眼视角存在显著差异,再加上列车与无人机均处在高速运动中,不熟练的操作者很难确定无人机与列车的相对位置,极易因错误判断产生碰撞事故。

  近年来,因无人机“黑飞”造成的危险事件举不胜举。以往,舆论多聚焦于无人机对航空飞行造成的威胁,比如无人机干扰民航飞行,甚至干扰航空部队训练等。实际上,无人机随意飞行不仅会破坏空中交通秩序,同样会影响地面交通。除了重庆轨道交通遭遇的“黑飞”事件,仅在今年就有多起无人机干扰高铁、轨道交通的事件曝光。例如,1月,一架无人机在广东广州南站附近飞行时,失联并落入股道中间;2月初,一男子在广东揭阳高铁站站房上空违规操作无人机,被正在巡逻的民警发现并依法查处。尽管一些“黑飞”事件被及时查处,并未造成恶劣后果,但如果类似事件不断累积,总有一天会造成惨痛的事故。

  治理无人机“黑飞”问题,首先需要无人机爱好者提高自觉,遵守有关管理规定。我国民航局规定,最大起飞重量超过250g的无人机都需要进行实名制登记。实名制登记的一大功能,就是督促无人机拥有者对飞行负责任,在发生违规行为和事故后迅速定位责任者。实际上,相比世界上许多国家,我国对无人机的管理政策相对开明。国内无人机爱好者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飞行空间,如此才能充分享受飞行的乐趣。

  在实践中,通过技术手段限制非法违规飞行,是防止“黑飞”的主要手段。比如,主流无人机厂商均推出了电子围栏功能,无人机接近不准起飞的地带会自动发出警报,并无法操控进入禁飞区域。不过,电子围栏只有囊括所有禁飞区域,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目前,除了机场附近得到了较严格的电子围栏保护,类似轨道交通沿线、高铁站、码头等重点区域,依然是一些电子围栏的盲点。

  对于重点区域和单位而言,也可以使用技术手段限制“黑飞”,例如尝试安装信号干扰装置,迫使闯入禁飞区的无人机自动返航。有关部门也要加强巡检,对“黑飞”无人机予以驱离或查扣,并依法查处实施“黑飞”的无人机操控者。

  我国主管无人机的是民航部门,但是,无人机影响的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只有各部门联动执法,才能形成综合监管之势。例如,公安机关在日常执法中检查无人机实名登记的落实情况,交通部门做好重点交通设施的维护与保障,城市管理部门时刻注意辖区内的违规飞行情况。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要定期向社会统一公布限飞区、禁飞区,让无人机爱好者了解飞行“红线”,从而避免不规范的飞行。(王钟的)

责任编辑:郝悦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