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环保卫士成“排污保镖”,治理还当零容忍

2021-08-05 17:33:19

环保卫士成“排污保镖”,曝出了某些环保服务机构的多宗罪。只有零容忍的治理,才能倒逼专业治污回归专业,斩断违法排污的利益链,守住生态安全的防线。

  通过围隔稀释,干扰国控水质监测点采样环境,造成水质改善假象;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长期“吃药运行”,在尾端大量投加COD去除剂……近期,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陆续向云南、河南、广西等地反馈督察情况,其中不乏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参与弄虚作假的案例。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在部分地区,一些本应成为环保卫士的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却凭借其专业背景让排污更隐蔽,成为不法企业的“排污保镖”。

  这几年来,环评领域的弄虚作假问题不断爆出,引发大众的关注。然而,从新华每日电讯的报道可看出,类似弄虚作假其实不只是环评独有,整个第三方环保服务行业,造假问题都比较突出。涉事机构囊括了环评、环保运维、环保验收、环保治理等多个环节,这些机构与污染企业同污合流,专业治污沦为专业“护污”,一些污染危害因此更加隐蔽和不可控,可谓贻害无穷。

  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理当是环保治理的中坚力量。这些第三方机构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可以帮助政府减少监管的成本和压力,也可以帮助企业进行专业治污,把钱花在刀刃上。那么,为何这么多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无视职业操守,甘愿为违法排污保驾护航呢?

  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报道中也提到,目前第三方环保服务市场资金、技术门槛都不高。“对于一些小的第三方环境监测机构来说,购买有关设备仪器花费不到100万元,工作人员只要通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开展业务。”投入成本很低,利润空间却很大,为了讨好企业,赢得更多业务,这些第三方环保服务难免唯企业马首是瞻。

  但更要看到的是,第三方环保服务行业本身不够规范,监管存在诸多漏洞,也给了某些第三方环保机构打开方便之门,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比如,报道中就提到这样一个案例,某环保服务企业在没有环评编写资质的情况下,擅自承揽环评业务,随后转包给一名无资质的人员编写,最终挂靠一家有资质的企业提供报告。这种挂靠式的环评,暴露了一些地方环评监管的不到位。

  此外,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遭遇处罚后,往往换个“马甲”又重生。环保服务企业法人代表及股东名下,有几家甚至二三十家关联企业。它们中有的曾因涉嫌弄虚作假被生态环境部通报点名,一些环评企业还被列入重点监督检查、限期整改名单甚至禁止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黑名单”,但其关联企业仍在开展业务。也能看得出来,环保服务机构和人员准入机制的宽松,亟待建立信用管理和黑名单制度。

  环保卫士成“排污保镖”,曝出了某些环保服务机构的多宗罪,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从法律和制度上一一破解,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强化监管,严查第三方环评机构与企业的“小动作”;同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查工作人员资质问题,防止整改期机构开展业务等。这种零容忍的治理,才能倒逼专业治污回归专业,斩断违法排污的利益链,守住生态安全的防线。(于 平)

责任编辑:郝悦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