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近2000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仅仅是个案吗
教育部门和各高校不妨排查一下,像邵阳学院这样“花近2000万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的做法是否仅仅只是个案?又拿什么来避免这种情况?
花费近2000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亚当森大学哲学(教育学)专业博士生,分别就职于理科、工科等不同方向的二级学院。日前,湖南省邵阳学院发布于该校官网的一份引进人才待遇公示,引发舆论争议。
在城市和学校都不具备太强吸引力的情况下,高校为了提高师资水平,对本校教师进行培养,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这则消息一出,舆论却炸锅了。其主要槽点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
首先,如此批量、“速成”培养博士,含金量到底如何?这批博士的就读时间均是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相比国内高校主流的博士“四年学制”已经大为“缩水”。并且,来自不同学院的教师读的都是哲学“教育学”方向,其培养的针对性也让外界不得不打上一个问号。更进一步,菲律宾亚当森大学本身也是一所籍籍无名的大学,甚至还出现在教育部留学中心的审查名单中。这样的情况下,亚当森大学又到底是如何被选中的?至少给外界的观感就是,涉事学校是为了追求让学校多几个拥有博士“帽子”的教师,而完全忽视了该有的“质量”把关。
其次,高校助力本校教师提升学历,这个是很正常的,但这起事件值得推敲的地方还在于,邵阳学院是把这些读博的本校教师又作为人才引进并给予了相应的奖励。据说,每位博士的引进花费共计84.4万元。对此,有网友就质疑有“骗补”之嫌。那么,这样的操作是否真的合规?
目前,邵阳学院方面回应称,学校已经关注到网上对此事的争议,后续学校人事处会统一进行回复。不过,此事在网上引发舆论聚焦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类似的现象可能并非只存在于邵阳学院,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事实上,邵阳学院多名二级学院院长就坦言,由于难以引进国内的博士人才,学校不得不采取“权宜之计”,内部选拔一批拥有硕士学历的教师前往国外读取博士,“提高教师队伍中博士学历的比例,对以后升级为大学、申请硕士点都有帮助。”也就是说,学校之所以这么做,应该主要是为日后升级为大学,或是申请硕士点铺路。而选择海外高校培养博士,则又多了一层“国际化”色彩。显然,这背后的动机,恐怕不只有邵阳学院有。
不管是升级为大学,还是申报硕士、博士点,教育部门对高校教师博士比例有要求,这本来是正常的考核,但像邵阳学院这样的操作,却提醒社会应该看到这套考核要求可能带来的异化。要知道,这种有“速成博士”之嫌的博士引进计划,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真正提升一个学校的学科基础和教师素养,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通过这种方式就能轻松实现大学的“升级”,未免与考核初衷相违背。
因此,相比关注一所高校在引进博士上的奇葩操作,此事背后一个更值得探讨的问题或是,像邵阳学院这种缺乏足够优势的地方大学,本身面临着人才引进难的问题。对这类学校的考核评估,是否应该有不同的标准?如果也是一味追求博士比例,最终很可能让一些高校“不择手段”来完成指标。这不仅是“钻空子”,也是一种“弄虚作假”。如果相关制度不予以优化,类似的“钻空子”“走捷径”的现象,或很难从根本上被终结。
所以,借此机会,教育部门和各高校不妨排查一下,像邵阳学院这样“花近2000万元引进23名菲律宾博士”的做法是否仅仅只是个案?又拿什么来避免这种情况?(朱昌俊)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