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聂昱冰

向“人生赢家”博物馆学“格局”

  现在,“格局”一词正在被广泛使用。“无规矩不成方圆,无格局难成大事”,这基本已经成为了共识,“格局”似乎也就成了成功者的标配。

  明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按照现在通行的“成功法则”,博物馆这种事物,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人生赢家”。

向“人生赢家”博物馆学“格局”

  它天生自带阳春白雪的气质,从诞生之日起,就一身“非知音者勿近前”的高冷贵族范儿。可就在很多“传统贵族”被飞快发展的时代远远丢在身后、束之高阁,只能作为图腾存在的今天,博物馆却被人们恭恭敬敬地请了出来,优雅地成为了代表素质与品味的新贵,接受万众推崇。并且还更上层楼,上了互联网的高速路,成了新晋网红。

  什么是赢家?永远不被时代所淘汰,任世间风云变幻,总能拥有自己独到的价值、并被世界所接受,就是赢家。这一点,博物馆做到了。

  现在,各种专业的、综合的博物馆越开越多、档次越来越高、办展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一个地方有没有上档次的博物馆,有多少座,已经成为了评定一座城市、一个区域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而有没有经常去逛逛各地的、本地的博物馆,有没有给孩子制定专门的博物馆参观计划和时间表,则似乎已经直接关系到了一个人懂不懂审美、有没有内涵、是不是负责任的家长。

  有一些人,总是喜欢挖掘出成功者的特质,熬成鸡汤,提供给普通老百姓补养身心。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熬一熬博物馆这锅鸡汤,看看它的成功,会带给我们这些最普通的人什么启迪。

  首先,博物馆的“赢”是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的。俗语说,三代培养才能出一个贵族,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博物馆不像酒店,只要有了豪华装修和高阶服务团队,就能马上开业、生意兴隆。博物馆需要依靠时间积累起藏品、展史、故事,里面满载着的,是前人的才华和智慧,以及今人的辛勤努力和为它付出的岁月年华。

  再有,博物馆赢在了它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性。世界越来越喧闹,可博物馆内始终是安静的。它没有因为担心自己太安静了会被世界遗忘,就也同世界一起喧闹起来。它清楚自己的价值,它希望每一个进来的人同它一起沉静下去。所以,它始终保持着自己宁静的特质。

  博物馆也赢在了它独有的、永远清晰可见的理性。任何博物馆内一定都是分区明确,展品摆序服从内在逻辑顺序,每件展品的描述力求简明准确。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人都看得清楚明白,并且深信不疑。

  博物馆还赢在了它不会墨守成规、只吃老本。每一座博物馆都会经常办各种展览,让新的养分源源不断地注入进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向“人生赢家”博物馆学“格局”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不光是为了洗掉身上暴发户和土豪的标签,更多的是被它的种种特质所吸引。而我们每个人,也确实应该建立起像博物馆似的思想体系。

  人终其一生,无非就是做好两件事:一、处理好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二、处理好自己和自己的关系。

  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具有社会属性,也就是自己的外在所表现出来的东西;另一个是专属于自己的,也就是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思想世界。

  如果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够建设得像一座博物馆: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各种分区和内容陈列逻辑清晰、对每一件思想的藏品都注释精准、讲究积累、又随时接纳新锐。

  当真正把自己的思想世界建设成一座博物馆之后,自己和自己相处,就不会再是难题。人会变得喜欢和自己相处,愿意沉浸其中。内在的自己成了外露的那个自己的休憩之地。

  当自己很乐于同自己相处了,再去和世界相处,也就变得容易了,因为你有路可退,有一方静谧深邃的精神世界在随时等着你回来。有家可回的人,处世态度必定会更加宽和从容。

  不是只有像王健林那样把挣一个亿当成小目标、像董明珠那样永不言败,才算是格局。格局更像是一座博物馆,建筑可石可木、规模可大可小、内容可古可今,重要的是,适合自己,也能够包容下、支撑起、涵养住,那个每天暴露于烈日狂风之下的外在的自己。(聂昱冰)

[责任编辑:陈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