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聂昱冰

从互联网经济的特点看互联网内容的推手

    立夏这几日,天气的变化很丰富,细雨、狂风、飞沙、高温,看似你争我夺互不相让,但其实它们都是受相同的一股力量所推动——季节和气流。

从互联网经济的特点看互联网内容的推手

    这几天网络上的内容也是如此,明星的种种鸡毛蒜皮、法国总统的超级姐弟恋等等,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看似毫无关联,但它们也是被同一股力量所支配。

    小时候我爷爷常说一句话:“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只有戏台上的人真正如疯如狂,才能让台下的观众真正如痴如癫”。最初戏台只在戏园子里,后来到了屏幕上。现在整个互联网都是戏台,每个人都成了演员,通过各种方式书写剧本、进行表演。

    一部戏首先需要观众看,下一步就是得让观众“入”到戏里,为戏疯癫。所以在互联网上做内容的人,总是想方设法佯装疯狂,观众本来就是为了看热闹而来,也就乐得假装痴癫。渐渐地,互联网上的演戏的和看戏的疯癫到了一处,变成了一场不再区分演员和观众的狂欢盛宴。

    至于狂欢的结果是一片狼藉还是一地鸡毛,就不重要了。在互联网上推动这些内容的人,要的只是这场狂欢。所以互联网上的内容制造者们,更加青睐各种离奇的、奇情的、不客观的、具有情绪煽动性的、易于引发争吵的东西,因为它们更容易让观众快速入戏。“戏”存在的目的,本来也不是为了让观众更加冷静和理性。而互联网上的每出“戏”,为了尽快实现戏剧效果,则更要刻意距离理性再远一些。

    所以,当这两天有人哀叹,“科学巨星陨落,网络上的反应却如此冷漠”的时候,我却觉得这种冷漠中其实也不乏光明的一面——至少说明,炒作内容的人们内心还是有底线的,知道敬畏科学、敬重为科学奉献毕生的人。看到这种新闻,就自觉绕开了,没有不管三七二十一,像对待其他一些名人那样,拿来就炒、炒糊为止。

    互联网内容背后的很多双手,每天这么努力地选择、制造内容,当然不仅仅是为了戏剧效果,他们的着力点,和互联网经济的特点非常一致。

    互联网经济的第一个特点:免费。先用免费吸引来大量的客流。但可不是只要免费,人们就肯来。西湖免费很多年了,每年为杭州带来了海量的游客,杭州简直成了中国全域游的开山鼻祖,曾经几乎半座城都在靠湖吃湖。那是因为这个湖担得起这个责任,围着西湖走一圈,就好像走在宋词全集里,这样的湖免费了,人们当然趋之若鹜。

从互联网经济的特点看互联网内容的推手

    所以互联网中的内容平台先得把自己的名气炒大,就算做不到像西湖那么大,也得稍微有点名头。可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中想快速出名,只能选择做最喧嚣最浮躁的那一个——所以互联网中的内容总是偷偷去碰触红线。

    互联网经济的另一个特点:共享。现在“共享”这个词人们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喜欢这种模式,但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快速实现共享的。共享单车的初步尝试成功了,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几乎所有人都会骑自行车,也都非常了解自行车。只有这样的东西,才能快速进入人们的生活。

    所以,想在互联网上拿出来和大家共享的内容,一定要“浅”,要大多数人都能懂一点、愿意说几句。这恐怕就是很多人所指摘的,互联网上的内容总是“流于俗”的原因。

    互联网经济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被关注,“关注”是“变现”的前提。这就导致了互联网内容的扎堆群聚,哪儿热往哪儿冲,看热闹不怕事儿大,歪起楼来从来不怕楼塌了。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昨晚上临睡前还是一件挺严肃挺正经的事,一觉醒来,已经彻底变成了闹剧,无数群演冲上台来,把自己变成这出戏的主角,卖力演出。台上本来是想演什么并不重要,他们只是看到这里观众已经聚集起来了,所以就必须来分一杯羹,把观众的视线吸引到自己身上。如果碰巧能让观众为自己痴狂一下子,那就算赚到了。

    所以,说一千道一万,现在互联网上做内容的人,大多数还是把它当成一件生意在做,在服从着“利益”这只背后推手,遵循的是互联网经济的特点。

    等看清楚背后推手了,也就不觉得互联网上的喧嚣那么杂乱了。就像天气,虽然看似阴晴不定,但总是受控于季节和气流,所以天气预报还是有路可循的。(聂昱冰)

[责任编辑:陈城]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