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说好资助女童的“春蕾助学”资助了男童,这是小事吗

2019-12-18 18:03:42

这个操作有多少规范性可言?机构内部是否有严格的管理流程?假如公益捐款可以随意改变去向的话,其他事项是不是也可以随意决定?

  一个专门帮助失学女童,保障贫困女生受教育权利的慈善项目,帮扶对象中却出现了男生。近日,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春蕾一帮一助学”项目受到网友质疑。

  12月17日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官方微博针对质疑发布声明称:在今年项目执行过程中,有部分极度贫困地区学校老师反馈,当地贫困家庭男生也亟需帮助,希望该项目施以援手。综合考虑为儿童谋福祉的宗旨,以及助力2020年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的目标,该项目在保证大多数受助者为女生的前提下,开始资助部分男生。

  这个解释看起来“合情合理”,但却再次暴露了工作人员的不够专业。一些人可能觉得,慈善资金没有被贪污、挪用,最终还是到了需要的人手里,只是没给当初承诺的那一批人,有什么要紧呢?

  很要紧,因为这意味着规则被破坏了。我国《慈善法》规定:“开展募捐活动,应当尊重和维护募捐对象的合法权益,保障募捐对象的知情权。”“慈善组织确需变更募捐方案规定的捐赠财产用途的,应当报民政部门备案;确需变更捐赠协议约定的捐赠财产用途的,应当征得捐赠人同意。”而现在,工作人员却在捐助者不知情、机构未公开备案的情况下,改变了捐款用途。

  即使不谈法律的约束,公开透明、专款专用也是慈善界的基本原则,这是普通人都知道的常识,难道专门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会不知道?

  这并不是说,贫困男童就不该受到资助。实际上,助学是慈善领域的热门项目,“春蕾”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基金会、公益组织在帮助贫困儿童完成学业,最著名的就是希望工程。除了全国性的慈善助学机构,各省市也大多有各自的资助项目,民间机构在这方面也有很多努力。实在需要的话,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另外成立一个项目专门资助贫困男童,也完全可行。

  问题在于,为什么在公众不知情的情况下,项目就改变了资助方向?甚至,连基金会似乎也是在网友爆料以后才知道的。这个操作,有多少规范性可言?机构内部是否有严格的管理流程?假如公益捐款可以随意改变去向的话,其他事项是不是也可以由工作人员随意决定?

  这样的追问并不是吹毛求疵。与商业活动不同,公开透明是慈善事业的生命线,公信力是慈善项目存在的基础。即使资助男童的出发点是好的,也不能证明项目“说一套做一套”就是对的。事实上,在事件爆出之后,又有网友从“春蕾计划”的网页上发现,该项目几年前就已经在资助男童,而且有的“男童”已经19岁……

  这些问题是否真的存在,还有待调查。但越来越多问题爆出,似乎也在佐证着该项目运营管理的不规范。公众之所以向官方基金会捐款,进行公益活动,是出于对特定人群的帮助意愿和对专业机构的信任。假如一个国家级公募基金会都不能保证运营过程的专业规范,都无法守住公开透明、专款专用的底线,那么,公众还能相信谁呢?社会的爱心又该寄托于何处?

  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绝不能成为恶意破坏规则,甚至违反法律的借口。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摆出这种架势,颇有扯个旗子当“护身符”的意思。慈善不能任性而为,更需经得起规则的审视和公众的质疑。因此,“春蕾计划”到底资助了谁,绝不是一件小事。(土土绒)

责任编辑:刘朝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