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预付费办5年卡健身房却跑路”,立法须下好先手棋

2019-12-23 18:10:48

需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加强对教育培训、健身机构、分时租赁汽车、共享单车、在线旅游等行业监管,堵塞“圈钱跑路”的漏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近日,据央视新闻报道,去年广东深圳的金女士在小区遇到赛乐威健身房推销人员,声称小区马上开分店,交了6000元办了5年的卡,没想到,健身房不开了,但交的钱居然不能退。该健身房工作人员称:“我也不知道你应该去找谁,你就算去法院告也好,我们也没办法。”预付式消费的维权困境,引来公众关注和热议。

  健身房当初给顾客承诺的,是在小区开分店,既然这家店子都开不下去了,那么“提前”拿了人家的办卡钱,就应该如数退还给顾客。拒不退钱、转到另一个分店消费,这属于对合同内容的重大调整,没有对方同意,当然是做不了数的。工作人员对顾客诉求疏于回应,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无赖架势,把商业道德、做人底线扔了一地。只是,他们忘记了一点,欠钱不还更是一个法律问题,当“老赖”的法律后果很严重。

  作为消费者,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将这家健身房告上法庭,要求其返还办卡费用,以及所付出的维权成本。如果对方败诉,具有履行能力而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一旦被法院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就会受到联合惩戒,包括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不能乘坐飞机、列车软卧等,限制在金融机构贷款或办理信用卡,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当然,这些规制性的措施,也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值得警觉的是,在现实中,类似金女士的窘迫遭遇并不鲜见。健身房、培训班、美容美发、餐厅等地方,都属于预付卡消费维权的重灾区。当初韦博英语突然关门,陷入维权困境的成千上万。如今,在一些地方,涉及经营者停业或跑路的投诉,已占到预付式消费投诉总量的26.67%。就全国范围看,预付式消费已成为投诉热点。拿不到钱的顾客想打官司,尽管有证据支持,打赢也不是多难的事,但毕竟要消耗精力、付出金钱时间等成本。

  遏制预付式消费乱象,固然需提高消费者防范意识,加大执法、司法惩处力度,但防止“圈钱跑路”,关键还在立法“关口前移”。从地方立法看,不乏试水先例。比如,今年1月,上海开始施行《上海市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规定》;北京七部门联合起草了《关于加强预付式消费市场管理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7份文件,明确“培训机构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健身房不应发售有效期超过3个月、面额超过3000元的预付健身产品”等。这些有的放矢的规定,固然抓住了“要害”,但问题在于,作为地方性政府规章、红头文件,适用范围有限,效果难免不那么令人满意。因此,也就需要从国家的层面进行立法,进一步对预付式消费进行规范,才能使得各地各层级执法部门有所依据。

  健全的市场经济,需要规范有序的市场监管体制。除了在国家立法层面发力,规范发卡主体和发卡行为之外,还需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加强对教育培训、健身机构、分时租赁汽车、共享单车、在线旅游等重点行业监管,堵塞“圈钱跑路”的大小漏洞,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欧阳晨雨)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