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西安明代城墙坍塌,还需有暴雨之外的追问

2020-08-10 14:39:36

这次的强降雨,也不是集中在一天,期间文保单位有没有针对两年前就出现问题的城墙,做好充分的保护预案?不管怎么说,文物受损的责任不能全推给自然原因。

  8月8日上午9时27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新城广场西侧的明秦王府城墙遗址南墙西段修复保护砌体约20米突然坍塌,致4车受损4人擦伤。经专家现场勘察,坍塌为近期连续大雨所致。

  从墙体开裂到外墙垮塌,该过程正好被视频记录下来了。根据报道,坍塌部分为原城墙遗址新筑保护性土体和东北侧外包砖砌体,未伤及原明代城墙夯土。另外,由于在坍塌之前周边已经拉起了警戒线,所以总体的损失和人员伤情不算特别严重。

  根据专家的说法,该城墙原是宫城而非军事用途,坚固系数本身偏低,在连日来持续降雨的影响下,墙体出现“浸水病”,墙内的夯土向外挤压导致外墙坍塌。

  强降雨导致的文物破坏,远远不止西安这一例。国家文物局此前提到,截至7月16日,有5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不同程度受到损失。尤其像西安古城墙之类的建筑,本身就常年暴露在外,经过了多年的风吹日晒雨淋,因侵蚀受损不可避免,而这些年来它也经过了多次修缮。

  但具体到这次坍塌事故而言,仍然有一些该追问的地方。首先,浸水病问题在前两年就发现了,当时也准备维修,但还没来得及修缮,今年就遭遇了连续的暴雨。那么,修缮加固墙体的工作,为何耽误了呢?如果能赶在暴雨前未雨绸缪,提前防范,坍塌完全有可能避免。

  历史文物,尤其是裸露在外的文物,理应有完善的损害检测和修缮保护机制。这次坍塌的城墙遗址,是陕西省的重点保护文物。《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也提到,县级以上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重大文物安全事故防范预案。

  墙体出现“病症”,就该及时检查,定期监测,对风险进行充分评估,消除险情。这次的强降雨,也不是集中在一天,期间文保单位有没有针对两年前就出现问题的城墙,做好充分的保护预案?不管怎么说,文物受损的责任不能全推给自然原因。

  另一方面,这次的坍塌事故发生的并不算突然,在坍塌前就有开裂的先兆。那么,既然持续降雨对墙体已经产生了肉眼可见的影响,为何没有采取更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4车受损4人擦伤的情况不算严重,然而要是防范预警到位,损失可能并不至于发生。

  好在这次文物本体没有受损,坍塌的是后来修建外墙保护部分,接下来当地将对保护墙体重新修复,让城墙恢复原貌。不过这次的事故,以及暴雨期间全国文物大面积受损的情况,也为文物保护敲响了警钟。

  文物是历史的记忆,不仅有科学研究价值,还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气息的体现。像城墙这样的文物还好,哪怕出现坍塌,也存在修复的空间,而一些其他类型的文物,遇到洪涝等自然或地质灾害,一经损坏可能就难以复原,甚至会彻底消失。

  正因如此,历史文物保护机制要不断升级,一方面要加强自然灾害的预警,对可能到来的灾害提前预防,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另一方面,对文物的日常状态,要有完善的监测机制,一旦出现破损迹象就得早日修复,避免拖延跌宕导致文物受损加剧。(熊志)

责任编辑:王营
分享

更多锐评敬请关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